Python学习第五天

  1. 如何使用python创建文件,并写入内容

    要在 Python 中创建文件并写入内容,你可以使用内置的 open()​ 函数。这个函数非常灵活,可以用于多种文件操作。


    创建文件并写入内容

    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 open()​ 函数,并指定文件模式。

    1. 使用 w​ 模式(写入模式)

    ​'w'​ 模式用于写入文件。如果文件不存在,它会创建新文件;如果文件已存在,它会覆盖原有内容。

    Python

    file_name = "我的第一个文件.txt"
    content_to_write = "你好,Python!\n这是我写入的第一行内容。\n这是第二行。"
    
    try:
        with open(file_name, 'w', encoding='utf-8') as file:
            file.write(content_to_write)
        print(f"文件 '{file_name}' 已成功创建并写入内容。")
    except IOError as e:
        print(f"写入文件时发生错误: {e}")
    
    

    解释:

    • ​open(file_name, 'w', encoding='utf-8')​:

      • ​file_name​: 你想要创建或写入的文件的名称。

      • ​'w'​: 表示以写入模式打开文件。

      • ​encoding='utf-8'​: 指定编码格式,这对于处理非 ASCII 字符(如中文)非常重要,可以避免乱码。

    • ​with open(...) as file:​: 这是一个上下文管理器。它的优点是无论在 with​ 块中发生什么(包括错误),文件都会在块结束时自动关闭,无需手动调用 file.close()​。

    • ​file.write(content_to_write)​: 将 content_to_write​ 字符串写入到文件中。


    2. 使用 a​ 模式(追加模式)

    ​'a'​ 模式用于向文件追加内容。如果文件不存在,它会创建新文件;如果文件已存在,它会在文件末尾添加新内容,而不会覆盖原有内容。

    Python

    file_name = "我的第一个文件.txt" # 沿用上面的文件
    additional_content = "\n这是追加的新内容。\n又追加了一行。"
    
    try:
        with open(file_name, 'a', encoding='utf-8') as file:
            file.write(additional_content)
        print(f"内容已成功追加到文件 '{file_name}'。")
    except IOError as e:
        print(f"追加内容到文件时发生错误: {e}")
    
    

    解释:

    • ​'a'​: 表示以追加模式打开文件。


    3. 使用 x​ 模式(独占创建模式)

    ​'x'​ 模式用于独占地创建新文件。如果文件已存在,open()​ 函数会引发 FileExistsError​ 错误。这确保了你不会无意中覆盖现有文件。

    Python

    new_unique_file = "一个全新的文件.txt"
    unique_content = "这个文件只有在不存在时才会被创建。"
    
    try:
        with open(new_unique_file, 'x', encoding='utf-8') as file:
            file.write(unique_content)
        print(f"文件 '{new_unique_file}' 已独占创建并写入内容。")
    except FileExistsError:
        print(f"错误: 文件 '{new_unique_file}' 已经存在,无法独占创建。")
    except IOError as e:
        print(f"创建文件时发生错误: {e}")
    
    

    解释:

    • ​'x'​: 表示独占创建模式。如果文件 new_unique_file​ 已经存在,open()​ 函数会抛出 FileExistsError​。


    常用文件模式总结

    模式

    描述

    文件不存在

    文件存在

    ​'w'​

    写入模式

    创建

    覆盖

    ​'a'​

    追加模式

    创建

    在末尾追加

    ​'x'​

    独占创建模式

    创建

    报错

    ​'r'​

    读取模式(默认)

    报错

    读取


    最佳实践与注意事项

    • 使用 with​ 语句: 总是使用 with open(...) as file:​ 语法。它会自动处理文件的打开和关闭,防止资源泄露。

    • 编码: 始终指定 encoding='utf-8'​,尤其是在处理包含非 ASCII 字符(如中文、日文、韩文等)的文本文件时,以避免乱码问题。

    • 错误处理: 使用 try...except​ 块来捕获可能发生的 IOError​ 或 FileExistsError​ 等异常,增强程序的健壮性。

    • 文件路径: 如果文件不在脚本运行的当前目录下,你需要提供完整的文件路径。例如:"/Users/youruser/Documents/myfile.txt"​ 或 r"C:\Users\youruser\Documents\myfile.txt"​ (Windows 下使用原始字符串 r​ 可以避免转义字符问题)。

  2. 如何写入时先清空文件内容

    在 Python 中,如果你想在写入文件之前先清空文件内容,最直接和推荐的方法就是使用 写入模式 'w'​。


    使用 'w' 模式清空并写入

    当你在 open()​ 函数中使用 'w'​ 模式打开一个文件时,Python 会执行以下操作:

    1. 如果文件不存在:它会创建一个新的空文件。

    2. 如果文件已存在:它会直接截断(truncate)文件,将其内容清空,然后再开始写入。

    这就是清空文件内容的最佳方式,因为它简单、高效,并且是 open()​ 函数的内置行为。

    示例

    Python

    file_name = "我的重要日志.txt"
    new_content = "这是我今天的新日志内容。\n所有旧内容都被清除了。"
    
    try:
        # 使用 'w' 模式,会清空文件原有内容(如果存在)
        with open(file_name, 'w', encoding='utf-8') as file:
            file.write(new_content)
        print(f"文件 '{file_name}' 已被清空并写入新内容。")
    except IOError as e:
        print(f"写入文件时发生错误: {e}")
    
    

    解释:

    • ​open(file_name, 'w', encoding='utf-8')​: 这里的关键就是 'w'​。当你执行这行代码时,如果 我的重要日志.txt​ 之前有任何内容,它都会被立即删除,然后文件变成一个空文件,等待 file.write()​ 写入新内容。

  3. 如何写入时不清空内容,而是追加内容

    在 Python 中,如果你想在写入文件时不清空原有内容,而是将新内容添加到文件的末尾,你需要使用 追加模式 'a'​ (append)。


    使用 'a' 模式追加内容

    当你在 open()​ 函数中使用 'a'​ 模式打开文件时,Python 会执行以下操作:

    1. 如果文件不存在:它会创建一个新的空文件。

    2. 如果文件已存在:它会将文件指针移动到文件的末尾。所有新的写入操作都会从文件末尾开始,从而实现内容的追加。

    示例

    让我们创建一个文件,然后向其中追加一些内容:

    Python

    file_name = "我的日志.txt"
    
    # 第一次写入:如果文件不存在,会创建;如果存在,会被清空并写入此内容
    # (为了演示追加,我们先用'w'模式写入一些初始内容)
    try:
        with open(file_name, 'w', encoding='utf-8') as file:
            file.write("这是日志的开始。\n")
            file.write("第一条记录:程序启动成功。\n")
        print(f"文件 '{file_name}' 已初始化。")
    except IOError as e:
        print(f"初始化文件时发生错误: {e}")
    
    # --- 现在使用 'a' 模式追加内容 ---
    
    additional_content_1 = "第二条记录:用户登录成功。\n"
    additional_content_2 = "第三条记录:数据处理完毕。\n"
    
    try:
        # 使用 'a' 模式,会在文件现有内容的末尾追加新内容
        with open(file_name, 'a', encoding='utf-8') as file:
            file.write(additional_content_1)
            file.write(additional_content_2)
        print(f"新内容已成功追加到文件 '{file_name}'。")
    except IOError as e:
        print(f"追加内容到文件时发生错误: {e}")
    
    # 你可以再次追加
    more_content = "第四条记录:程序即将关闭。\n"
    try:
        with open(file_name, 'a', encoding='utf-8') as file:
            file.write(more_content)
        print(f"更多内容已追加到文件 '{file_name}'。")
    except IOError as e:
        print(f"追加更多内容到文件时发生错误: {e}")
    
    # 最后,我们可以读取文件内容来验证
    print("\n--- 文件最终内容 ---")
    try:
        with open(file_name, 'r', encoding='utf-8') as file:
            print(file.read())
    except IOError as e:
        print(f"读取文件时发生错误: {e}")
    
    

    解释:

    • ​open(file_name, 'a', encoding='utf-8')​: 这里的关键就是 'a'​。当你用它打开文件时,即使文件已经有很多内容,新的 file.write()​ 操作也会从最末尾开始添加,不会触及或删除现有数据。

    • ​encoding='utf-8'​: 这依然很重要,用于确保处理各种字符(特别是中文)时不会出现乱码。

    • ​with open(...) as file:​: 仍然是推荐的最佳实践,它确保文件在操作完成后被正确关闭。


    'a'​ 模式与 'w'​ 模式的区别

    • ​'a'​ (追加模式):保留文件原有内容,在文件末尾添加新内容。

    • ​'w'​ (写入模式):清空文件原有内容,然后从文件开头写入新内容。

    当你需要像日志文件那样,不断地向现有记录中添加新条目时,'a'​ 模式就非常有用。

  4. python中如何定义一个多行文本。

    在 Python 中定义多行文本有几种非常方便的方法,主要利用了字符串的特性。最常用和推荐的方式是使用三引号。


    1. 使用三引号 ('''​ 或 """​)

    这是定义多行文本最常用、最清晰的方法。无论是三个单引号还是三个双引号,它们的功能都是一样的,都可以用来包含跨越多行的字符串。

    示例:使用三双引号 """​

    Python

    multi_line_text_double = """这是一个
    多行文本的例子。
    它包含了
    好几行内容。
    你可以在其中自由换行。"""
    
    print(multi_line_text_double)
    

    输出:

    这是一个
    多行文本的例子。
    它包含了
    好几行内容。
    你可以在其中自由换行。
    

    示例:使用三单引号 '''​

    Python

    multi_line_text_single = '''这是另一个
    多行文本的例子。
    同样可以跨越多行。
    非常适合定义
    长段落或代码块。'''
    
    print(multi_line_text_single)
    

    输出:

    这是另一个
    多行文本的例子。
    同样可以跨越多行。
    非常适合定义
    长段落或代码块。
    

    优点:

    • 直观易读:所见即所得,你在代码中怎么写,它就怎么显示。

    • 包含引号:你可以在三引号字符串内部直接使用单引号 '​ 或双引号 "​,而无需进行转义。


    2. 使用反斜杠 \​ 进行行连接

    如果你不想使用三引号,也可以在每行的末尾使用反斜杠 \​ 来指示该字符串会延续到下一行。

    Python

    multi_line_backslash = "这是第一行。\n" \
                           "这是第二行。\n" \
                           "这是第三行。"
    
    print(multi_line_backslash)
    

    输出:

    这是第一行。
    这是第二行。
    这是第三行。
    

    优点:

    • 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如果你需要更精细地控制每行的连接,可能会用到。

    缺点:

    • 不够直观:你需要手动添加 \n​ 来表示换行,并且每行末尾都要有 \​。

    • 可读性差:相比三引号,代码会显得比较凌乱。


    3. 将字符串放在括号内并自动连接

    Python 允许将多个相邻的字符串字面量(literal)放在括号 ()​ 内,它们会自动连接成一个字符串。你可以在这些字符串之间使用换行符。

    Python

    multi_line_parentheses = ("这是使用括号定义的"
                              "多行文本。\n"
                              "它会自动连接起来。"
                              "你也可以在其中加入换行符。\n"
                              "最后一行。")
    
    print(multi_line_parentheses)
    

    输出:

    这是使用括号定义的多行文本。
    它会自动连接起来。你也可以在其中加入换行符。
    最后一行。
    

    注意: 这种方法不会自动添加换行符,你需要在需要换行的地方手动添加 \n​。

    优点:

    • 在构建长字符串时,如果需要分段管理,这种方式可以保持代码整洁。

    缺点:

    • 需要手动添加 \n​ 来表示真正的换行。


    总结与推荐

    在 Python 中定义多行文本时:

    • 强烈推荐使用三引号 ('''​ 或 """​):它最简洁、最直观,且能自动处理换行和内部引号,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最佳选择。

    • 反斜杠 \​ 和括号连接的方式在特定场景下可能有用,但对于普通的多行文本定义,它们通常不如三引号方便。

    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和个人偏好,但三引号无疑是最“Pythonic”的选择。

  5. 如何替换文本中的字符串,比如把字符串aaabbcc中的aaa替换为xxx

    在 Python 中替换字符串非常简单,主要依赖于字符串的内置方法 replace()​。


    使用 str.replace()​ 方法

    ​replace()​ 方法是 Python 字符串对象的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它会返回一个新的字符串,其中所有指定的旧子字符串都被替换为新的子字符串。原始字符串不会被修改,因为字符串在 Python 中是不可变的(immutable)。

    基本用法

    ​str.replace(old, new[, count])​

    • ​old​: 你想要替换的子字符串。

    • ​new​: 用于替换的新子字符串。

    • ​count​ (可选): 一个整数,表示替换的最大次数。如果省略这个参数,则会替换所有出现的 old​ 子字符串。

    示例

    让我们把字符串 "aaabbcc" 中的 "aaa" 替换为 "xxx"。

    Python

    original_string = "aaabbcc"
    old_substring = "aaa"
    new_substring = "xxx"
    
    # 执行替换操作
    new_string = original_string.replace(old_substring, new_substring)
    
    print(f"原始字符串: {original_string}")
    print(f"替换后字符串: {new_string}")
    

    输出:

    原始字符串: aaabbcc
    替换后字符串: xxxbbcc
    

    更多示例

    替换所有匹配项

    如果字符串中有多个 "aa",并且你想全部替换:

    Python

    text = "hello world aa Python aa programming aa"
    replaced_text = text.replace("aa", "XX")
    
    print(f"原始文本: {text}")
    print(f"替换所有 'aa' 为 'XX': {replaced_text}")
    

    输出:

    原始文本: hello world aa Python aa programming aa
    替换所有 'aa' 为 'XX': hello world XX Python XX programming XX
    

    限制替换次数

    如果你只想替换前几次出现的匹配项,可以使用 count​ 参数:

    Python

    text = "one two one two one two"
    # 只替换前两个 "one"
    replaced_text_limited = text.replace("one", "three", 2)
    
    print(f"原始文本: {text}")
    print(f"替换前两个 'one' 为 'three': {replaced_text_limited}")
    

    输出:

    原始文本: one two one two one two
    替换前两个 'one' 为 'three': three two three two one two
    

    不区分大小写的替换

    ​replace()​ 方法是区分大小写的。如果你需要不区分大小写的替换,可以结合其他字符串方法(如 lower()​ 或 upper()​)或使用正则表达式模块 re​。

    使用 lower()​ 转换为小写后再替换(会改变原始字符串的大小写):

    Python

    text = "Apple orange Apple banana"
    # 先全部转小写,再替换
    lower_text = text.lower()
    replaced_lower = lower_text.replace("apple", "grape")
    
    print(f"原始文本: {text}")
    print(f"转小写后替换: {replaced_lower}")
    

    输出:

    原始文本: Apple orange Apple banana
    转小写后替换: grape orange grape banana
    

    使用 re​ 模块进行不区分大小写的替换(推荐更复杂的替换场景):

    Python

    import re
    
    text = "Apple orange Apple banana"
    # re.IGNORECASE 使匹配不区分大小写
    replaced_re = re.sub("apple", "grape", text, flags=re.IGNORECASE)
    
    print(f"原始文本: {text}")
    print(f"使用 re.sub 不区分大小写替换: {replaced_re}")
    

    输出:

    原始文本: Apple orange Apple banana
    使用 re.sub 不区分大小写替换: grape orange grape banana
    

    ​str.replace()​ 方法是处理简单字符串替换任务的首选,因为它简洁高效。对于更复杂的模式匹配(例如基于规则的替换,或者不区分大小写等),Python 的 re​ 模块(正则表达式)会是更强大的工具。

  6. 如何读取一个文本文件

    在 Python 中读取文本文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操作。主要有几种方法,但最推荐且最安全的方式是使用 with​ 语句。


    1. 使用 with​ 语句读取整个文件

    这是读取文本文件的最佳实践。with​ 语句(上下文管理器)确保文件在使用完毕后会被正确关闭,即使在读取过程中发生错误也不例外。

    Python

    file_name = "example.txt" # 假设存在这个文件
    
    try:
        with open(file_name, 'r', encoding='utf-8') as file:
            content = file.read()
            print(f"--- 文件 '{file_name}' 的全部内容 ---")
            print(content)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rint(f"错误: 文件 '{file_name}' 不存在。")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读取文件时发生错误: {e}")
    
    

    解释:

    • ​open(file_name, 'r', encoding='utf-8')​:

      • ​file_name​: 你要读取的文件的路径和名称。

      • ​'r'​: 这是读取模式(read mode)。这是 open()​ 函数的默认模式,所以你也可以省略它,只写 open(file_name)​。

      • ​encoding='utf-8'​: 指定文件的编码格式。对于大多数文本文件,特别是包含中文等非 ASCII 字符的文件,使用 utf-8​ 是一个好习惯,可以避免乱码。

    • ​as file​: 将打开的文件对象赋值给变量 file​。

    • ​file.read()​: 这个方法会读取文件的所有内容,并将其作为一个单一的字符串返回。

    • ​try...except​: 这是一个重要的错误处理机制。

      • ​FileNotFoundError​: 如果指定的文件不存在,会捕获这个错误。

      • ​Exception as e​: 捕获其他所有可能发生的通用错误。


    2. 逐行读取文件

    如果文件很大,或者你需要逐行处理内容(例如,处理日志文件或配置文件),那么逐行读取会更高效,因为它不会一次性将整个文件加载到内存中。

    Python

    file_name = "example.txt" # 假设存在这个文件
    
    print(f"\n--- 逐行读取文件 '{file_name}' ---")
    try:
        with open(file_name, 'r', encoding='utf-8') as file:
            for line in file:
                # 每行的末尾通常包含一个换行符 '\n',可以使用 .strip() 移除它
                print(line.strip())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rint(f"错误: 文件 '{file_name}' 不存在。")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读取文件时发生错误: {e}")
    
    

    解释:

    • ​for line in file:​: 文件对象是可迭代的,这意味着你可以直接在 for​ 循环中使用它来逐行读取文件。每次迭代,line​ 变量都会得到文件中的一行内容。

    • ​line.strip()​: strip()​ 方法用于移除字符串开头和结尾的空白字符,包括换行符 \n​。这使得输出更整洁。


    3. 读取所有行到列表中

    如果你想将文件的每一行都作为列表的一个元素存储起来,可以使用 readlines()​ 方法。

    Python

    file_name = "example.txt" # 假设存在这个文件
    
    print(f"\n--- 将文件 '{file_name}' 内容读取到列表 ---")
    try:
        with open(file_name, 'r', encoding='utf-8') as file:
            lines = file.readlines()
            for i, line in enumerate(lines):
                print(f"行 {i+1}: {line.strip()}")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rint(f"错误: 文件 '{file_name}' 不存在。")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读取文件时发生错误: {e}")
    
    

    解释:

    • ​file.readlines()​: 这个方法会读取文件中的所有行,并将它们存储在一个列表中,列表的每个元素就是文件中的一行(包含换行符)。


    在开始前,创建一个示例文件

    为了测试上述代码,你可能需要先创建一个名为 example.txt​ 的文件,并写入一些内容。

    Python

    # 创建一个测试文件,如果它不存在的话
    test_file_name = "example.txt"
    test_content = """Hello, Python!
    This is the first line.
    This is the second line.
    你好,世界!
    And this is the last line."""
    
    try:
        with open(test_file_name, 'w', encoding='utf-8') as f:
            f.write(test_content)
        print(f"成功创建测试文件: {test_file_name}\n")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创建测试文件时发生错误: {e}\n")
    
    

    总结

    • ​with open(...) as file:​: 总是使用这个结构,确保文件被安全关闭。

    • ​'r'​ 模式: 用于读取文件,是默认模式。

    • ​encoding='utf-8'​: 推荐使用,避免乱码。

    • ​file.read()​: 读取整个文件内容到一个字符串。

    • ​for line in file:​: 逐行迭代文件,内存效率高。

    • ​file.readlines()​: 将所有行读取到一个列表中。

    • 错误处理: 使用 try...except​ 捕获 FileNotFoundError​ 等异常,提高程序的健壮性。

    根据你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小文件或需要一次性处理全部内容的情况,file.read()​ 很方便;对于大文件或需要逐行处理的情况,for line in file:​ 更优。

  7. 如何将文本文件中的内容读取为列表,每一行是一个元素


    在 Python 中,将文本文件的内容读取为列表,并且让每一行成为列表中的一个元素,最常用且推荐的方法是使用文件对象的 readlines()​ 方法,或者直接 迭代文件对象。


    1. 使用 readlines()​ 方法

    ​readlines()​ 方法会一次性读取文件的所有行,并将它们作为一个字符串列表返回。列表中的每个元素都对应文件中的一行,并且通常会包含行末的换行符 \n​。

    Python

    file_name = "sample.txt" # 假设你的文件名为 sample.txt
    
    # 为了演示,先创建一个示例文件
    try:
        with open(file_name, 'w', encoding='utf-8') as f:
            f.write("Line 1: Hello Python\n")
            f.write("Line 2: This is the second line.\n")
            f.write("Line 3: Another line of text.\n")
            f.write("Line 4: End of file.") # 最后一行可能没有换行符
        print(f"Created '{file_name}' for demonstration.\n")
    except IOError as e:
        print(f"Error creating file: {e}")
    
    # 读取文件内容为列表
    try:
        with open(file_name, 'r', encoding='utf-8') as file:
            lines = file.readlines()
            print("--- Content read using readlines() ---")
            for i, line in enumerate(lines):
                print(f"Element {i}: '{line.strip()}' (original: '{line.replace('\\n', '\\\\n').strip()}')")
                # 使用 .strip() 可以移除每行末尾的换行符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rint(f"Error: The file '{file_name}' was not found.")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An error occurred while reading the file: {e}")
    

    解释:

    • ​with open(file_name, 'r', encoding='utf-8') as file:​:这是打开文件的标准安全方式,确保文件在操作完成后会自动关闭。'r'​ 表示读取模式,encoding='utf-8'​ 确保正确处理各种字符。

    • ​lines = file.readlines()​:这是核心部分。它读取文件中的所有行,并将它们作为字符串元素存储在 lines​ 列表中。

    • 注意换行符:readlines()​ 返回的每行字符串通常会包含一个换行符 \n​(除了文件的最后一行可能没有)。如果你不希望这些换行符出现在列表元素中,可以使用 line.strip()​ 来移除它们。


    2. 迭代文件对象(推荐处理大文件)

    当文件非常大,以至于一次性将所有内容加载到内存中可能会导致内存不足时,直接迭代文件对象是更高效的方法。这种方式也是逐行读取,但你可以轻松地将这些行收集到一个列表中。

    Python

    file_name = "sample.txt" # 沿用上面的示例文件
    
    # 读取文件内容为列表 (通过迭代)
    try:
        lines_list = []
        with open(file_name, 'r', encoding='utf-8') as file:
            print("\n--- Content read by iterating file object ---")
            for line in file: # 每次迭代读取一行
                lines_list.append(line.strip()) # 同样使用 .strip() 移除换行符
    
        for i, item in enumerate(lines_list):
            print(f"Element {i}: '{item}'")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rint(f"Error: The file '{file_name}' was not found.")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An error occurred while reading the file: {e}")
    

    解释:

    • ​for line in file:​:文件对象本身是可迭代的。这意味着 Python 会一行一行地读取文件,而不会一次性加载整个文件。

    • ​lines_list.append(line.strip())​:在循环的每次迭代中,我们将当前行(去除换行符后)添加到 lines_list​ 列表中。


    3. 使用 list()​ 配合文件对象(简洁但不常用)

    这是一种非常简洁的写法,原理与迭代文件对象类似,因为 list()​ 构造函数可以直接将一个可迭代对象(如文件对象)转换为列表。

    Python

    file_name = "sample.txt" # 沿用上面的示例文件
    
    try:
        with open(file_name, 'r', encoding='utf-8') as file:
            lines_from_list_constructor = list(file)
    
            print("\n--- Content read using list(file) ---")
            for i, line in enumerate(lines_from_list_constructor):
                print(f"Element {i}: '{line.strip()}'")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rint(f"Error: The file '{file_name}' was not found.")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An error occurred while reading the file: {e}")
    

    解释:

    • ​list(file)​:这会将文件中的每一行(包括换行符)作为列表的一个元素。


    总结与推荐

    • ​readlines()​:最直接简单,适用于文件大小适中的情况。它一次性将所有行加载到内存。

    • 迭代文件对象 (for line in file:​):对于大型文件或需要逐行处理的情况,这是更高效和推荐的方法,因为它逐行读取,不会一次性耗尽内存。你可以将这些行追加到一个列表中。

    • ​list(file)​:一种简洁的写法,功能上类似于 readlines()​,同样会一次性将所有行加载到内存。

    在大多数日常场景中,如果文件不是特别大,使用 readlines()​ 简单明了。如果担心内存问题或需要更精细的控制,迭代文件对象是更好的选择。记得始终使用 with​ 语句和指定 encoding='utf-8'​ 来确保代码的健壮性和兼容性。

  8. 字符串类型的数字,如何转换为数字类型


    在 Python 中,将字符串类型的数字转换为数字类型(整数或浮点数)非常简单,主要依赖于内置的 int()​ 和 float()​ 函数。


    1. 转换为整数 (int)

    如果你确定字符串表示的是一个整数(即不包含小数点),可以使用 int()​ 函数。

    示例

    Python

    str_int = "123"
    integer_number = int(str_int)
    
    print(f"原始字符串: '{str_int}' (类型: {type(str_int)})")
    print(f"转换后整数: {integer_number} (类型: {type(integer_number)})")
    
    str_negative_int = "-456"
    negative_integer = int(str_negative_int)
    print(f"转换后负整数: {negative_integer} (类型: {type(negative_integer)})")
    

    2. 转换为浮点数 (float)

    如果字符串表示的是一个带小数点的数字,或者你希望它以浮点数形式表示(即使没有小数点),可以使用 float()​ 函数。

    示例

    Python

    str_float = "123.45"
    float_number = float(str_float)
    
    print(f"原始字符串: '{str_float}' (类型: {type(str_float)})")
    print(f"转换后浮点数: {float_number} (类型: {type(float_number)})")
    
    str_whole_number_as_float = "789" # 即使是整数,也可以转为浮点数
    float_from_int_str = float(str_whole_number_as_float)
    print(f"整数字符串转浮点数: {float_from_int_str} (类型: {type(float_from_int_str)})")
    

    3. 处理转换错误:ValueError​

    当字符串无法被正确解释为数字时(例如,包含非数字字符),int()​ 或 float()​ 函数会引发 ValueError​。在实际应用中,你应该使用 try-except​ 块来处理这些潜在的错误,让程序更加健壮。

    示例

    Python

    invalid_str_int = "123a"
    invalid_str_float = "abc.def"
    
    print("\n--- 错误处理示例 ---")
    try:
        num = int(invalid_str_int)
        print(f"转换成功: {num}")
    except ValueError:
        print(f"错误: 无法将 '{invalid_str_int}' 转换为整数。")
    
    try:
        num = float(invalid_str_float)
        print(f"转换成功: {num}")
    except ValueError:
        print(f"错误: 无法将 '{invalid_str_float}' 转换为浮点数。")
    
    # 尝试将浮点数字符串转换为整数会报错 (除非是整数字符串如 "123.0")
    str_float_to_int = "123.45"
    try:
        num = int(str_float_to_int)
        print(f"转换成功: {num}")
    except ValueError:
        print(f"错误: 无法将 '{str_float_to_int}' 转换为整数。浮点数字符串必须是像 '123.0' 这样的才能转换为整数。")
    

    总结

    • 使用 int()​ 将字符串转换为整数。

    • 使用 float()​ 将字符串转换为浮点数。

    • 始终考虑使用 try-except ValueError​ 来捕获并处理无效的数字字符串,防止程序崩溃。

    选择 int()​ 还是 float()​ 取决于你期望的数字类型。如果你不确定字符串是整数还是浮点数,通常先尝试转换为 float()​,因为它能处理更广泛的数字格式。

  9. 如何把数字类型转换为字符串


    在 Python 中,将数字类型(整数或浮点数)转换为字符串非常简单,主要依赖于内置的 str()​ 函数。


    使用 str()​ 函数

    ​str()​ 函数可以将几乎任何 Python 对象转换为其字符串表示形式,包括整数、浮点数以及其他数据类型。

    1. 整数转换为字符串

    Python

    num_int = 123
    str_from_int = str(num_int)
    
    print(f"原始数字: {num_int} (类型: {type(num_int)})")
    print(f"转换后字符串: '{str_from_int}' (类型: {type(str_from_int)})")
    

    2. 浮点数转换为字符串

    Python

    num_float = 456.789
    str_from_float = str(num_float)
    
    print(f"原始数字: {num_float} (类型: {type(num_float)})")
    print(f"转换后字符串: '{str_from_float}' (类型: {type(str_from_float)})")
    
    # 也可以是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浮点数
    num_scientific = 1.23e-5
    str_from_scientific = str(num_scientific)
    print(f"科学计数法数字: {num_scientific} (类型: {type(num_scientific)})")
    print(f"转换后字符串: '{str_from_scientific}' (类型: {type(str_from_scientific)})")
    

    2. 使用 F-string (格式化字符串字面量)

    F-string 是 Python 3.6+ 引入的一种非常强大且推荐的字符串格式化方法。它允许你在字符串中直接嵌入表达式,这些表达式会在运行时被评估并转换为字符串。数字自然也会被转换为字符串。

    Python

    age = 30
    height = 1.75
    
    # 整数
    message_age = f"My age is {age}."
    print(f"使用 F-string 转换整数: '{message_age}'")
    
    # 浮点数
    message_height = f"My height is {height} meters."
    print(f"使用 F-string 转换浮点数: '{message_height}'")
    
    # 嵌入多个数字
    data_point = 100
    pi_value = 3.14159
    summary = f"Data: {data_point}, PI: {pi_value:.2f}" # 可以进行格式化,这里限制浮点数2位小数
    print(f"使用 F-string 格式化数字: '{summary}'")
    

    优点:

    • 简洁易读:直接在字符串中嵌入变量。

    • 支持格式化:可以方便地控制浮点数的小数位数、填充等。


    3. 使用 str.format()​ 方法

    ​str.format()​ 是 F-string 出现之前常用的字符串格式化方法。它通过占位符 {}​ 来实现。

    Python

    temperature = 25
    pressure = 101.32
    
    # 整数
    sentence_temp = "The temperature is {} degrees Celsius.".format(temperature)
    print(f"使用 .format() 转换整数: '{sentence_temp}'")
    
    # 浮点数
    sentence_pressure = "The pressure is {:.1f} kPa.".format(pressure) # 限制浮点数1位小数
    print(f"使用 .format() 转换浮点数: '{sentence_pressure}'")
    

    优点:

    • 兼容旧版本 Python。

    • 同样支持强大的格式化选项。


    总结

    方法

    描述

    适用场景

    ​str()​函数

    最直接、通用的转换方式。将数字直接转换为其默认的字符串表示。

    简单转换数字为字符串的首选。

    F-string (f"..."​)

    推荐的现代字符串格式化方式。在字符串中嵌入表达式,表达式结果会自动转换为字符串。支持内联格式化。

    需要将数字嵌入到更大字符串中,或需要格式化输出时。

    ​str.format()​

    传统的字符串格式化方法,通过.format()​调用。功能与 F-string 类似,但语法略有不同。

    兼容旧版本 Python 或特定格式化需求。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str()​ 函数 或 F-string 是将数字转换为字符串的最佳选择,它们简洁、高效且易于理解。

  10. 同一个列表中可以存在不同类型的变量吗?其他编程语言是否可以


    是的,同一个 Python 列表中可以存在不同类型的变量。

    这是 Python 列表的一个重要特性,它被称为异构性(heterogeneous)。这意味着你可以在一个列表中存储整数、浮点数、字符串、布尔值、甚至是其他列表、元组、字典、函数或自定义对象等任何类型的数据。

    Python 示例

    Python

    my_mixed_list = [
        1,                   # 整数 (int)
        3.14,                # 浮点数 (float)
        "Hello Python",      # 字符串 (str)
        True,                # 布尔值 (bool)
        [10, 20],            # 另一个列表 (list)
        {'name': 'Alice'}    # 字典 (dict)
    ]
    
    # 遍历列表并打印每个元素的类型
    for item in my_mixed_list:
        print(f"Value: {item}, Type: {type(item)}")
    

    输出:

    Value: 1, Type: <class 'int'>
    Value: 3.14, Type: <class 'float'>
    Value: Hello Python, Type: <class 'str'>
    Value: True, Type: <class 'bool'>
    Value: [10, 20], Type: <class 'list'>
    Value: {'name': 'Alice'}, Type: <class 'dict'>
    

    其他编程语言是否可以?

    这取决于具体的编程语言。

    1. 允许异构列表/数组的语言(动态类型语言)

    与 Python 类似,许多动态类型语言或弱类型语言通常允许在同一个集合(如列表、数组、切片等)中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这是因为这些语言在运行时才确定变量的类型。

    • JavaScript: 数组可以包含任何类型的值。JavaScript

      let mixedArray = [1, "hello", true, {key: "value"}];
      
    • Ruby: 数组可以包含任何类型的对象。Ruby

      mixed_array = [1, "hello", true, {key: "value"}]
      
    • PHP: 数组(在 PHP 中更像哈希表)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值。PHP

      $mixedArray = [1, "hello", true, ['key' => 'value']];
      

    2. 不允许异构数组的语言(静态类型语言)

    在许多静态类型语言中,数组(或类似的集合结构)通常是同构的(homogeneous),这意味着它们要求数组中的所有元素都必须是相同的数据类型。这是因为这些语言在编译时就确定了变量的类型,这种设计有助于提高性能和类型安全性。

    • Java: 数组在声明时就需要指定其元素的类型,并且所有元素都必须是该类型或其子类型。Java

      int[] intArray = new int[3]; // 只能存储整数
      // String[] stringArray = new String[3]; // 只能存储字符串
      // Object[] mixedArray = new Object[3]; // 可以存储不同类型,但元素类型都是 Object
      
      • 补充说明: 尽管 Object​ 数组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对象(因为所有类型都继承自 Object​),但从类型系统的角度来看,数组本身仍然是同构的,即它们都是 Object​ 类型。

    • C#: 与 Java 类似,数组是同构的。C#

      int[] intArray = new int[3]; // 只能存储整数
      // object[] mixedArray = new object[3]; // 类似 Java 的 Object[]
      
    • C++: 标准数组和 std::vector​ 通常是同构的。C++

      int intArray[3]; // 只能存储整数
      std::vector<std::string> stringVector; // 只能存储字符串
      
    • Go: 切片(slice)也是同构的,它们是特定类型的元素序列。Go

      var intSlice []int // 只能存储整数
      // var mixedSlice []interface{} // 类似 Java/C# 的 Object[],可以存储不同类型,但切片本身是 interface{} 类型
      

    总结

    Python 列表的异构性是其灵活性和易用性的一个体现,尤其适用于快速原型开发和处理各种混合数据。然而,在一些更注重性能和严格类型检查的语言中,数组的同构性则提供了更好的编译时检查和运行时效率。

  11. 什么是弱语言类型,什么是强语言类型,python属于哪种


    在编程语言中,强类型(Strongly Typed) 和 弱类型(Weakly Typed) 是描述语言类型系统特性的两种方式,它们主要关注类型检查的严格程度以及隐式类型转换的行为。


    什么是强类型语言?

    强类型语言对数据类型有严格的限制。它通常不允许或很少允许不同类型之间的隐式转换(自动转换)。如果进行不兼容类型之间的操作,编译器(或解释器)会抛出错误或异常,需要程序员显式地进行类型转换(也称为类型铸造或 Type Casting)。

    特点:

    • 类型安全高:在运行时不容易出现因类型不匹配导致的错误。

    • 编译时或运行时严格检查:不允许在没有明确声明或转换的情况下,将一个类型的值赋给另一个不同类型的变量,或进行不兼容的操作。

    • 减少意外行为:因为类型转换是显式的,所以程序员对数据类型有更好的控制,降低了意外行为的风险。

    例子:

    在强类型语言中,你不能直接将一个字符串和数字相加(除非语言提供了重载的加法操作,但那通常是明确定义的行为)。比如在 Java 中:

    Java

    int num = 10;
    String text = "Hello";
    // String result = num + text; // 编译错误,不允许直接相加
    String result = num + text; // 这种拼接在Java中是特殊情况,但多数情况下不允许隐式转换
    

    你需要显式地将数字转换为字符串才能进行拼接。


    什么是弱类型语言?

    弱类型语言对数据类型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制。它倾向于在必要时进行隐式类型转换,以便程序能够顺利执行,即使这意味着可能会丢失数据或导致意外结果。

    特点:

    • 灵活性高:编写代码时可能更快速,因为不需要频繁地进行类型转换。

    • 潜在风险:隐式转换可能导致难以发现的运行时错误或不符合预期的行为。

    • 运行时推断:类型通常在运行时根据值来推断。

    例子:

    在 JavaScript 这样的弱类型语言中,你可以直接将字符串和数字相加:

    JavaScript

    let num = 10;
    let text = "Hello";
    let result = num + text; // 结果可能是 "10Hello"
    let anotherResult = "5" - 2; // 结果可能是 3(字符串 "5" 被隐式转换为数字)
    

    这可能导致一些不直观的结果,因为语言会尽力“猜测”你的意图。


    Python 属于哪种类型?

    Python 通常被认为是强类型语言,但它是动态类型的。

    • 强类型(在类型检查严格性方面):

      • Python 不允许不兼容类型之间的隐式转换。

      • 例如,你不能直接将一个字符串 '5'​ 和一个整数 2​ 进行加法操作:'5' + 2​ 会直接引发 TypeError​ 错误,而不是像 JavaScript 那样将 '5'​ 隐式转换为数字然后相加。

      • 你必须显式地进行类型转换 (int('5') + 2​ 或 '5' + str(2)​) 才能执行操作。

    • 动态类型(在类型声明和绑定方面):

      • 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在变量声明时指定其类型(如 int x;​),Python 会在运行时根据赋给变量的值来确定其类型。

      • 一个变量在生命周期中可以被重新赋值为不同类型的值(例如,先是整数,然后是字符串)。

    总结来说:

    Python 是 动态强类型语言。

    • 动态:你不需要在代码中显式声明变量的类型,类型是在运行时确定的。

    • 强类型:类型之间的操作是严格的,不会进行不安全的隐式转换,如果操作不兼容,会抛出错误。

    这种结合让 Python 既保持了编写代码的灵活性(不需要大量类型声明),又提供了较好的类型安全性(避免了许多因隐式转换带来的意外错误)。

  12. 如何判断一个变量的类型是什么


    在 Python 中,判断一个变量的类型非常简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使用 type()​ 函数(最常用和推荐)

    ​type()​ 函数是判断变量类型的最直接和常用的方法。它会返回一个对象的类型。

    示例

    Python

    my_integer = 10
    my_float = 3.14
    my_string = "Hello"
    my_list = [1, 2, 3]
    my_dict = {'a': 1, 'b': 2}
    my_boolean = True
    my_none = None
    
    print(f"my_integer 的类型是: {type(my_integer)}")
    print(f"my_float 的类型是: {type(my_float)}")
    print(f"my_string 的类型是: {type(my_string)}")
    print(f"my_list 的类型是: {type(my_list)}")
    print(f"my_dict 的类型是: {type(my_dict)}")
    print(f"my_boolean 的类型是: {type(my_boolean)}")
    print(f"my_none 的类型是: {type(my_none)}")
    

    输出:

    my_integer 的类型是: <class 'int'>
    my_float 的类型是: <class 'float'>
    my_string 的类型是: <class 'str'>
    my_list 的类型是: <class 'list'>
    my_dict 的类型是: <class 'dict'>
    my_boolean 的类型是: <class 'bool'>
    my_none 的类型是: <class 'NoneType'>
    

    你可以将 type()​ 的结果与特定的类型进行比较:

    Python

    if type(my_integer) is int:
        print("my_integer 是一个整数。")
    
    if type(my_string) is not list:
        print("my_string 不是一个列表。")
    

    2. 使用 isinstance()​ 函数(推荐用于类型检查)

    ​isinstance()​ 函数是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指定类(或其子类)的实例。在需要进行类型检查时,它比 type()​ 函数更推荐,因为它考虑到了继承关系。

    ​isinstance(object, classinfo)​

    • ​object​: 要检查的对象。

    • ​classinfo​: 一个类型或类型元组,用来与 object​ 的类型进行比较。

    示例

    Python

    class Animal:
        pass
    
    class Dog(Animal):
        pass
    
    my_dog = Dog()
    my_cat = Animal()
    my_number = 123
    
    print(f"my_dog 是 Dog 的实例吗? {isinstance(my_dog, Dog)}")
    print(f"my_dog 是 Animal 的实例吗? {isinstance(my_dog, Animal)}") # Dog 是 Animal 的子类,所以返回 True
    print(f"my_cat 是 Dog 的实例吗? {isinstance(my_cat, Dog)}")
    print(f"my_number 是 int 的实例吗? {isinstance(my_number, int)}")
    print(f"my_number 是 float 的实例吗? {isinstance(my_number, float)}")
    
    # 检查多种类型
    if isinstance(my_number, (int, float)):
        print("my_number 是一个数字(整数或浮点数)。")
    

    输出:

    my_dog 是 Dog 的实例吗? True
    my_dog 是 Animal 的实例吗? True
    my_cat 是 Dog 的实例吗? False
    my_number 是 int 的实例吗? True
    my_number 是 float 的实例吗? False
    my_number 是一个数字(整数或浮点数)。
    

    type()​ 和 isinstance()​ 的区别

    • ​type()​:严格检查对象的确切类型。它不会考虑继承关系。

    • ​isinstance()​:检查对象是否是指定类型或其子类的实例。在进行类型检查以确保兼容性时,isinstance()​ 通常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更具弹性。

    例如:

    Python

    print(f"type(my_dog) is Dog: {type(my_dog) is Dog}")          # True
    print(f"type(my_dog) is Animal: {type(my_dog) is Animal}")    # False (因为 my_dog 的确切类型是 Dog,而不是 Animal)
    
    print(f"isinstance(my_dog, Dog): {isinstance(my_dog, Dog)}")    # True
    print(f"isinstance(my_dog, Animal): {isinstance(my_dog, Animal)}") # True (因为 Dog 是 Animal 的子类)
    

    总结

    • ​type(variable)​:如果你需要获取变量的精确类型(例如,调试或简单的信息输出),请使用 type()​。

    • ​isinstance(variable, type_or_tuple_of_types)​:如果你需要检查变量是否属于某个类型或其子类,以便根据类型执行不同的操作(这是更常见的类型检查场景),请使用 isinstance()​。

    在大多数实际的代码编写中,isinstance()​ 是更推荐的类型检查方法,因为它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和对面向对象继承的正确处理。

  13. Python有哪些常用内置库,什么场景下使用


    Python 拥有一个庞大而强大的标准库,这些库是 Python 解释器自带的,无需额外安装即可直接使用。这些内置库覆盖了从文件操作到网络通信、从数据处理到并发编程的方方面面,是 Python 生态系统强大功能的基石。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常用的内置库及其应用场景:


    1. os​ 库:操作系统接口

    ​os​ 库提供了与操作系统交互的功能。你可以用它来执行文件和目录操作、管理进程、获取系统信息等。

    • 常见功能:

      • 文件和目录操作: 创建、删除、重命名文件或目录,检查文件是否存在。

      • 路径操作: 拼接路径、获取文件名或目录名、判断路径类型。

      • 环境变量: 访问和修改操作系统的环境变量。

      • 进程管理: 启动新进程、获取进程ID等。

    • 使用场景:

      • 处理文件系统任务的脚本(例如,遍历文件夹、批量重命名文件)。

      • 需要获取当前工作目录或环境变量的程序。

      • 跨平台兼容的文件操作。

    Python

    import os
    
    # 获取当前工作目录
    print(f"当前工作目录: {os.getcwd()}")
    
    # 创建一个新目录
    if not os.path.exists("my_new_folder"):
        os.mkdir("my_new_folder")
        print("已创建文件夹: my_new_folder")
    
    # 列出目录内容
    print(f"当前目录内容: {os.listdir('.')}")
    
    # 拼接路径
    file_path = os.path.join("my_new_folder", "test.txt")
    print(f"拼接后的文件路径: {file_path}")
    

    2. sys​ 库:系统相关参数和函数

    ​sys​ 库提供了与 Python 解释器及其环境相关的功能,允许你访问和操作解释器运行时的一些底层参数。

    • 常见功能:

      • 命令行参数: 获取脚本运行时传入的命令行参数。

      • 退出程序: 正常或异常退出 Python 程序。

      • 模块搜索路径: 查看和修改模块的搜索路径。

      • 标准输入/输出/错误流: 访问 sys.stdin​、sys.stdout​、sys.stderr​。

    • 使用场景:

      • 编写接受命令行参数的工具。

      • 在程序执行到特定条件时强制退出。

      • 重定向标准输出或标准错误流。

    Python

    import sys
    
    # 获取命令行参数(第一个是脚本名本身)
    print(f"所有命令行参数: {sys.argv}")
    
    # 获取 Python 版本信息
    print(f"Python 版本: {sys.version}")
    
    # 退出程序 (通常用于脚本结束或发生不可恢复错误)
    # sys.exit(0) # 0 表示正常退出,非0表示异常退出
    

    3. math​ 库:数学函数和常量

    ​math​ 库提供了对标准数学函数和常量的访问,例如三角函数、指数、对数等。

    • 常见功能:

      • 三角函数: sin()​, cos()​, tan()​ 等。

      • 对数和指数: log()​, exp()​, pow()​ 等。

      • 舍入函数: ceil()​, floor()​, trunc()​。

      • 常量: math.pi​ (圆周率), math.e​ (自然对数的底)。

    • 使用场景:

      • 科学计算和工程应用。

      • 处理几何、物理或统计相关的计算。

    Python

    import math
    
    print(f"圆周率 (pi): {math.pi}")
    print(f"e (自然对数的底): {math.e}")
    print(f"9 的平方根: {math.sqrt(9)}")
    print(f"向上取整 (3.14): {math.ceil(3.14)}")
    print(f"向下取整 (3.14): {math.floor(3.14)}")
    

    4. random​ 库:生成伪随机数

    ​random​ 库用于生成各种伪随机数,常用于模拟、游戏、加密(非安全用途)等领域。

    • 常见功能:

      • 随机浮点数: random()​ (0.0 到 1.0 之间)。

      • 随机整数: randint(a, b)​ (a 到 b 之间,包含a和b)。

      • 随机选择: choice()​ (从序列中随机选择一个元素)。

      • 随机打乱: shuffle()​ (随机打乱序列)。

    • 使用场景:

      • 抽奖程序或随机排序。

      • 模拟实验。

      • 生成测试数据。

      • 密码学(但对于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景,应使用 secrets​ 模块)。

    Python

    import random
    
    print(f"随机浮点数 (0.0-1.0): {random.random()}")
    print(f"随机整数 (1-10): {random.randint(1, 10)}")
    
    my_list = ['apple', 'banana', 'cherry', 'date']
    print(f"从列表中随机选择: {random.choice(my_list)}")
    
    random.shuffle(my_list)
    print(f"打乱后的列表: {my_list}")
    

    5. datetime​ 库:日期和时间处理

    ​datetime​ 库提供了强大的类,用于处理日期、时间、时间间隔等。

    • 常见功能:

      • 获取当前日期和时间: datetime.now()​。

      • 创建日期/时间对象: datetime()​, date()​, time()​。

      • 格式化日期/时间: 将日期时间对象转换为指定格式的字符串。

      • 解析日期/时间: 将字符串解析为日期时间对象。

      • 时间间隔: timedelta​ 对象用于表示两个日期时间之间的差值。

    • 使用场景:

      • 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戳。

      • 计算时间差(例如,程序运行时间、年龄)。

      • 日历和日程管理应用。

      • 日志记录。

    Python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timedelta, date
    
    # 获取当前日期和时间
    now = datetime.now()
    print(f"当前日期和时间: {now}")
    
    # 格式化输出
    formatted_date = now.strftime("%Y-%m-%d %H:%M:%S")
    print(f"格式化后的时间: {formatted_date}")
    
    # 计算三天后
    three_days_later = now + timedelta(days=3)
    print(f"三天后: {three_days_later}")
    
    # 创建一个特定日期
    my_birthday = date(1990, 5, 15)
    print(f"我的生日: {my_birthday}")
    

    6. json​ 库:JSON 数据处理

    ​json​ 库用于编码和解码 JSON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数据。JSON 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广泛用于前后端数据传输、配置文件等。

    • 常见功能:

      • ​json.dumps()​: 将 Python 对象转换为 JSON 格式的字符串。

      • ​json.loads()​: 将 JSON 格式的字符串解析为 Python 对象。

      • ​json.dump()​: 将 Python 对象编码为 JSON 格式并写入文件。

      • ​json.load()​: 从文件中读取 JSON 数据并解析为 Python 对象。

    • 使用场景:

      • 与 Web API 交互(发送和接收 JSON 数据)。

      • 读取和写入配置文件。

      • 数据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Python

    import json
    
    # Python 字典
    data = {
        "name": "Alice",
        "age": 30,
        "isStudent": False,
        "courses": ["Math", "Science"]
    }
    
    # 将 Python 字典转换为 JSON 字符串
    json_string = json.dumps(data, indent=4) # indent 参数让输出更美观
    print(f"Python 字典转换为 JSON 字符串:\n{json_string}")
    
    # 将 JSON 字符串解析为 Python 字典
    parsed_data = json.loads(json_string)
    print(f"JSON 字符串解析为 Python 字典: {parsed_data['name']}")
    
    # 写入文件
    with open("data.json", "w", encoding="utf-8") as f:
        json.dump(data, f, indent=4)
    print("\n数据已写入 data.json 文件。")
    

    7. re​ 库:正则表达式操作

    ​re​ 库提供了正则表达式操作的功能,用于复杂的字符串模式匹配、查找、替换和分割。

    • 常见功能:

      • ​re.search()​: 在字符串中搜索匹配的模式(找到第一个就返回)。

      • ​re.match()​: 从字符串的开头匹配模式。

      • ​re.findall()​: 查找字符串中所有匹配的模式。

      • ​re.sub()​: 替换字符串中匹配的模式。

      • ​re.compile()​: 编译正则表达式以提高重复使用的效率。

    • 使用场景:

      • 验证用户输入格式(例如,邮箱、手机号)。

      • 从大量文本中提取特定信息(例如,日志分析、网页抓取)。

      • 批量替换文本内容。

    Python

    import re
    
    text = "My email is test@example.com and my phone is 123-456-7890."
    
    # 查找邮箱地址
    email_pattern = r"\b[A-Za-z0-9._%+-]+@[A-Za-z0-9.-]+\.[A-Z|a-z]{2,}\b"
    email_match = re.search(email_pattern, text)
    if email_match:
        print(f"找到邮箱: {email_match.group(0)}")
    
    # 替换电话号码
    phone_pattern = r"\d{3}-\d{3}-\d{4}"
    new_text = re.sub(phone_pattern, "[PHONE NUMBER]", text)
    print(f"替换电话号码后的文本: {new_text}")
    
    # 查找所有数字
    numbers = re.findall(r"\d+", text)
    print(f"找到所有数字: {numbers}")
    

    8. collections​ 库:高性能容器数据类型

    ​collections​ 库提供了一些专门的容器数据类型,是对 Python 内置数据类型(如列表、字典、元组)的补充和增强,提供了更高效或更方便的功能。

    • 常见功能:

      • ​collections.Counter​: 计数器,用于统计可哈希对象出现的次数。

      • ​collections.defaultdict​: 默认字典,当访问不存在的键时提供一个默认值。

      • ​collections.deque​: 双端队列,支持两端高效的添加和弹出操作。

      • ​collections.namedtuple​: 命名元组,创建拥有命名字段的元组子类。

    • 使用场景:

      • ​Counter​: 词频统计、投票结果统计。

      • ​defaultdict​: 构建分组数据结构、缓存。

      • ​deque​: 实现队列、栈(特别是需要高效在两端操作时)。

      • ​namedtuple​: 定义轻量级的数据结构,提高代码可读性。

    Python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defaultdict, deque, namedtuple
    
    # Counter
    data = ['apple', 'banana', 'apple', 'orange', 'banana', 'apple']
    counts = Counter(data)
    print(f"水果计数: {counts}")
    
    # defaultdict
    grouped_data = defaultdict(list)
    pairs = [('a', 1), ('b', 2), ('a', 3), ('c', 4)]
    for key, value in pairs:
        grouped_data[key].append(value)
    print(f"分组数据: {grouped_data}")
    
    # deque
    d = deque([1, 2, 3])
    d.appendleft(0)
    d.append(4)
    print(f"双端队列: {d}")
    print(f"左侧弹出: {d.popleft()}")
    print(f"右侧弹出: {d.pop()}")
    
    # namedtuple
    Point = namedtuple('Point', ['x', 'y'])
    p = Point(10, 20)
    print(f"命名元组点: x={p.x}, y={p.y}")
    

    9. urllib​ 库:URL 处理和网络请求

    ​urllib​ 库(以及其子模块,如 urllib.request​, urllib.parse​, urllib.error​)提供了处理 URL 的功能,包括打开 URL、发送 HTTP 请求、解析 URL 等。

    • 常见功能:

      • ​urllib.request​: 发送 HTTP/HTTPS 请求,获取网页内容。

      • ​urllib.parse​: 解析 URL,编码/解码 URL 参数。

      • ​urllib.error​: 捕获网络请求中的异常。

    • 使用场景:

      • 简单的网页抓取或数据下载。

      • 与 RESTful API 进行交互(发送 GET/POST 请求)。

      • 解析和构建 URL。

      • 虽然 requests​ 库(第三方库,非内置)在实际 Web 开发中更常用,但 urllib​ 是内置的,对于轻量级任务或不允许安装第三方库的环境很有用。

    Python

    import urllib.request
    import urllib.parse
    
    # 简单的网页请求
    try:
        with urllib.request.urlopen("https://www.python.org") as response:
            html = response.read().decode('utf-8')
            print(f"成功访问 Python 官网,部分内容:\n{html[:200]}...")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访问网页失败: {e}")
    
    # URL 编码
    params = {'name': '张三', 'city': '北京'}
    encoded_params = urllib.parse.urlencode(params)
    print(f"编码后的 URL 参数: {encoded_params}")
    
    # 解析 URL
    url_parts = urllib.parse.urlparse("https://www.example.com/path/to/page?id=123&name=test#section")
    print(f"URL Scheme: {url_parts.scheme}")
    print(f"URL Host: {url_parts.netloc}")
    print(f"URL Path: {url_parts.path}")
    print(f"URL Query: {url_parts.query}")
    

    10. csv​ 库:CSV 文件读写

    ​csv​ 库用于方便地读取和写入 CSV (Comma Separated Values) 格式的文件。

    • 常见功能:

      • ​csv.reader​: 读取 CSV 文件,返回一个迭代器,每行作为一个列表。

      • ​csv.writer​: 写入 CSV 文件。

    • 使用场景:

      • 处理电子表格数据。

      • 导入或导出数据到 CSV 文件。

      • 与业务报表或数据库导出数据交互。

    Python

    import csv
    
    # 写入 CSV 文件
    data_to_write = [
        ['Name', 'Age', 'City'],
        ['Alice', 30, 'New York'],
        ['Bob', 24, 'London'],
        ['Charlie', 35, 'Paris']
    ]
    
    with open('people.csv', 'w', newline='', encoding='utf-8') as file:
        writer = csv.writer(file)
        writer.writerows(data_to_write)
    print("\n数据已写入 people.csv 文件。")
    
    # 读取 CSV 文件
    with open('people.csv', 'r', encoding='utf-8') as file:
        reader = csv.reader(file)
        for row in reader:
            print(row)
    

    总结

    Python 的内置库非常丰富,上面列出的只是冰山一角。掌握这些常用库能够让你在各种编程任务中事半功倍。当你遇到某个具体需求时,通常可以先查阅 Python 的官方文档,看看是否有现成的内置库能够满足你的需求,这往往比从头开始编写或寻找第三方库更高效。

  14. 使用Python获取当前工作目录,切换目录,创建、删除、重命名目录


    在 Python 中,管理文件和目录是日常编程任务中非常常见的一部分。os​ 模块是你的得力助手,它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来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包括获取、切换、创建、删除和重命名目录。


    获取当前工作目录

    要获取你的 Python 脚本当前运行所在的目录,可以使用 os.getcwd()​ 函数。getcwd​ 是 "Get Current Working Directory" 的缩写。

    import os
    
    current_working_directory = os.getcwd()
    print(f"当前工作目录: {current_working_directory}")
    

    切换目录

    要改变当前的工作目录,可以使用 os.chdir()​ 函数。chdir​ 是 "Change Directory" 的缩写。你需要传入一个有效的路径作为参数。

    import os
    
    # 假设当前目录是 /Users/yourname/projects/my_project
    # 目标是切换到 /Users/yourname/projects/my_project/data
    # 为了演示,我们先创建一个 'data' 目录
    if not os.path.exists("data"):
        os.mkdir("data")
        print("已创建 'data' 目录用于演示。")
    
    print(f"切换前的工作目录: {os.getcwd()}")
    
    try:
        os.chdir("data")
        print(f"切换后的工作目录: {os.getcwd()}")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rint("错误: 目标目录不存在。")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切换目录时发生错误: {e}")
    
    # 切换回上一级目录 (可以根据需要多次切换或使用绝对路径)
    # os.chdir("..")
    # print(f"切换回上一级后的工作目录: {os.getcwd()}")
    

    重要提示:

    • ​os.chdir()​ 改变的是当前 Python 进程的工作目录,而不是你终端或命令提示符的目录。当你脚本执行完毕后,终端的目录会恢复到脚本运行前的状态。

    • 如果尝试切换到不存在的目录,会引发 FileNotFoundError​。


    创建目录

    创建目录可以使用 os.mkdir()​ 或 os.makedirs()​。

    os.mkdir()​:创建单层目录

    ​os.mkdir()​ 用于创建单层目录。如果父目录不存在,它会报错。

    import os
    
    # 确保我们回到原始目录,以便演示
    os.chdir(os.path.dirname(os.path.abspath(__file__))) # 切换到脚本文件所在的目录
    
    new_directory_name = "my_single_folder"
    
    try:
        if not os.path.exists(new_directory_name):
            os.mkdir(new_directory_name)
            print(f"已成功创建目录: {new_directory_name}")
        else:
            print(f"目录 '{new_directory_name}' 已存在。")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创建目录 '{new_directory_name}' 时发生错误: {e}")
    

    os.makedirs()​:创建多层目录(推荐)

    ​os.makedirs()​ 用于创建多层目录(如果父目录不存在,也会一并创建)。它还包含一个 exist_ok=True​ 参数,如果目录已经存在则不会引发错误。

    import os
    
    # 确保我们回到原始目录,以便演示
    os.chdir(os.path.dirname(os.path.abspath(__file__)))
    
    nested_directory_path = "parent_folder/child_folder/grandchild_folder"
    
    try:
        # exist_ok=True 表示如果目录已经存在,则不会抛出 FileExistsError
        os.makedirs(nested_directory_path, exist_ok=True)
        print(f"已成功创建多层目录: {nested_directory_path}")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创建多层目录 '{nested_directory_path}' 时发生错误: {e}")
    

    推荐: 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 os.makedirs(path, exist_ok=True)​ 是更健壮和方便的选择,因为它能处理多层目录的创建,并且避免了目录已存在时的错误。


    删除目录

    删除目录可以使用 os.rmdir()​ 或 shutil.rmtree()​。

    os.rmdir()​:删除空目录

    ​os.rmdir()​ 只能删除空的目录。如果目录不为空,它会引发 OSError​。

    import os
    
    # 确保我们回到原始目录,以便演示
    os.chdir(os.path.dirname(os.path.abspath(__file__)))
    
    empty_folder_to_delete = "empty_test_folder"
    if not os.path.exists(empty_folder_to_delete):
        os.mkdir(empty_folder_to_delete)
        print(f"已创建空目录 '{empty_folder_to_delete}' 用于演示删除。")
    
    try:
        os.rmdir(empty_folder_to_delete)
        print(f"已成功删除空目录: {empty_folder_to_delete}")
    except OSError as e:
        print(f"删除空目录 '{empty_folder_to_delete}' 时发生错误 (可能不为空): {e}")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删除目录时发生其他错误: {e}")
    

    shutil.rmtree()​:删除非空目录(危险操作,慎用!)

    如果你需要删除非空目录及其所有内容(包括子目录和文件),可以使用 shutil​ 模块中的 rmtree()​ 函数。这个操作是不可逆的,请务必谨慎使用,因为它会永久删除所有指定路径下的文件和目录。

    import os
    import shutil
    
    # 确保我们回到原始目录,以便演示
    os.chdir(os.path.dirname(os.path.abspath(__file__)))
    
    non_empty_folder_to_delete = "delete_me_and_my_contents"
    # 创建一个非空目录用于演示
    if not os.path.exists(non_empty_folder_to_delete):
        os.makedirs(os.path.join(non_empty_folder_to_delete, "subfolder"), exist_ok=True)
        with open(os.path.join(non_empty_folder_to_delete, "test_file.txt"), "w") as f:
            f.write("This file will be deleted.")
        print(f"已创建非空目录 '{non_empty_folder_to_delete}' 用于演示删除。")
    
    # --- 警告: 这是危险操作,会永久删除目录及其所有内容! ---
    try:
        if os.path.exists(non_empty_folder_to_delete):
            shutil.rmtree(non_empty_folder_to_delete)
            print(f"已成功删除非空目录及其内容: {non_empty_folder_to_delete}")
    except OSError as e:
        print(f"删除非空目录 '{non_empty_folder_to_delete}' 时发生错误: {e}")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删除目录时发生其他错误: {e}")
    

    强烈警告: 在生产环境或处理重要数据时,请在使用 shutil.rmtree()​ 之前三思,并确保你删除的是正确的目录。


    重命名目录

    重命名目录可以使用 os.rename()​。它将一个旧路径更改为新路径。

    import os
    
    # 确保我们回到原始目录,以便演示
    os.chdir(os.path.dirname(os.path.abspath(__file__)))
    
    old_dir_name = "old_directory_name"
    new_dir_name = "new_directory_name"
    
    # 创建一个目录用于演示
    if not os.path.exists(old_dir_name):
        os.mkdir(old_dir_name)
        print(f"已创建目录 '{old_dir_name}' 用于演示重命名。")
    
    try:
        if os.path.exists(old_dir_name):
            os.rename(old_dir_name, new_dir_name)
            print(f"目录 '{old_dir_name}' 已成功重命名为 '{new_dir_name}'。")
        else:
            print(f"目录 '{old_dir_name}' 不存在,无法重命名。")
    except FileExistsError:
        print(f"错误: 目标名称 '{new_dir_name}' 已存在。")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重命名目录时发生错误: {e}")
    

    注意:

    • ​os.rename()​ 也可以用于重命名文件。

    • 如果 new_dir_name​ 已经存在,并且你不是在 Windows 上将其作为同一文件系统的空目录移动,则会引发 FileExistsError​。


    掌握这些基本的 os​ 模块函数将让你能够有效地在 Python 程序中管理文件系统。记住,在进行删除操作时一定要格外小心,以免误删重要数据!

  15. 使用Python获取环境变量,新增环境变量,修改环境变量,删除新增的环境变量。


    在 Python 中,你可以使用内置的 os​ 模块来管理环境变量。环境变量是操作系统用来存储配置信息和系统路径等数据的一种方式,你的 Python 程序可以访问和操作这些变量。


    获取环境变量

    要获取当前所有环境变量或某个特定环境变量的值,可以使用 os.environ​。

    获取所有环境变量

    ​os.environ​ 是一个类似字典的对象,包含了当前进程的所有环境变量。

    Python

    import os
    
    print("--- 所有环境变量 ---")
    for key, value in os.environ.items():
        print(f"{key}={value}")
    

    获取特定环境变量的值

    你可以像访问字典一样访问 os.environ​ 来获取特定环境变量的值。如果环境变量不存在,直接访问会引发 KeyError​。为了安全起见,可以使用 os.getenv()​ 方法,它在环境变量不存在时返回 None​ 而不是报错,或者你可以提供一个默认值。

    Python

    import os
    
    # 获取 HOME 环境变量 (Unix/Linux/macOS) 或 USERPROFILE (Windows)
    # 针对不同操作系统进行适配
    home_env_var = os.getenv('HOME') if os.name == 'posix' else os.getenv('USERPROFILE')
    print(f"\nHOME/USERPROFILE 环境变量: {home_env_var}")
    
    # 获取 PATH 环境变量
    path_env_var = os.getenv('PATH')
    print(f"PATH 环境变量 (部分): {path_env_var[:50]}...") # 只显示前50个字符
    
    # 获取一个不存在的环境变量 (返回 None)
    non_existent_var = os.getenv('MY_NON_EXISTENT_VAR')
    print(f"不存在的环境变量 (默认返回 None): {non_existent_var}")
    
    # 获取一个不存在的环境变量并提供默认值
    default_var = os.getenv('ANOTHER_NON_EXISTENT_VAR', 'Default Value If Not Found')
    print(f"不存在的环境变量 (带默认值): {default_var}")
    
    # 直接访问不存在的变量会报错 (不推荐,除非你确定它存在)
    try:
        print(os.environ['THIS_VAR_DOES_NOT_EXIST'])
    except KeyError:
        print("尝试直接访问不存在的环境变量会引发 KeyError。")
    

    新增或修改环境变量

    你可以通过直接赋值给 os.environ​ 来新增或修改环境变量。

    重要提示:

    • 通过 os.environ​ 对环境变量的修改只对当前运行的 Python 进程及其子进程有效。它不会改变操作系统级别的环境变量,也不会影响其他已经运行的程序。

    • 这些修改会在当前 Python 脚本执行结束后消失。

    <!-- end list -->

    Python

    import os
    
    # 新增一个环境变量
    new_variable_name = "MY_CUSTOM_VAR"
    new_variable_value = "This is my custom value"
    os.environ[new_variable_name] = new_variable_value
    print(f"\n已新增环境变量: {new_variable_name}={os.getenv(new_variable_name)}")
    
    # 修改一个已有的环境变量 (这里修改 PATH 为例,请谨慎操作,可能影响后续命令)
    # 实际操作中,如果你要修改 PATH,通常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追加或修改
    # 这里仅作演示
    original_path = os.getenv('PATH')
    os.environ['PATH'] = original_path + os.pathsep + '/usr/local/custom_bin'
    print(f"PATH 环境变量已修改 (部分): {os.getenv('PATH')[:50]}...")
    # 恢复 PATH (如果不想影响后续脚本行为)
    os.environ['PATH'] = original_path
    print("PATH 环境变量已恢复为原始值。")
    
    
    # 修改之前新增的环境变量
    modified_variable_value = "This is my modified value"
    os.environ[new_variable_name] = modified_variable_value
    print(f"已修改环境变量 '{new_variable_name}': {os.getenv(new_variable_name)}")
    

    删除新增的环境变量

    要删除一个环境变量,可以使用 del os.environ[key]​。同样,这只对当前 Python 进程有效。

    Python

    import os
    
    # 确保 MY_CUSTOM_VAR 存在以便删除
    new_variable_name = "MY_CUSTOM_VAR"
    os.environ[new_variable_name] = "To Be Deleted"
    print(f"\n删除前,'{new_variable_name}' 的值: {os.getenv(new_variable_name)}")
    
    # 删除环境变量
    try:
        del os.environ[new_variable_name]
        print(f"已删除环境变量: {new_variable_name}")
    except KeyError:
        print(f"错误: 尝试删除不存在的环境变量 '{new_variable_name}'。")
    
    # 再次尝试获取,会返回 None
    print(f"删除后,'{new_variable_name}' 的值: {os.getenv(new_variable_name)}")
    

    总结

    ​os​ 模块为你提供了完整的环境变量操作能力:

    • ​os.environ​: 一个字典状对象,可以获取所有环境变量,并进行新增、修改和删除。

    • ​os.getenv(key, default=None)​: 安全地获取特定环境变量的值,避免 KeyError​。

    请记住,通过 Python 脚本对环境变量的修改是临时且局部的,它们仅影响当前 Python 进程及其派生的子进程,不会永久改变操作系统的环境变量。如果你需要永久改变系统环境变量,你需要通过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工具(例如,在 Windows 的系统属性中设置,或在 Linux/macOS 的 shell 配置文件如 .bashrc​, .zshrc​ 中添加)。

  16. 使用Python输出一个随机数。输出一个长度为5的列表,每个元素都是一个随机数


    在 Python 中生成随机数主要依靠内置的 random​ 模块。你可以用它来生成单个随机数,也可以生成一系列随机数来填充一个列表。


    输出一个随机数

    ​random​ 模块提供了多种生成随机数的方法,最常见的是生成一个随机浮点数或一个指定范围内的随机整数。

    1. 生成 0 到 1 之间的随机浮点数

    ​random.random()​ 会返回一个 [0.0,1.0) 范围内的随机浮点数(包含 0.0,不包含 1.0)。

    Python

    import random
    
    # 生成一个 0 到 1 之间的随机浮点数
    random_float = random.random()
    print(f"一个 0 到 1 之间的随机浮点数: {random_float}")
    

    2. 生成指定范围内的随机整数

    ​random.randint(a, b)​ 会返回一个在 [a,b] 范围内的随机整数(包含 a​ 和 b​)。

    Python

    import random
    
    # 生成一个 1 到 100 之间的随机整数
    random_integer = random.randint(1, 100)
    print(f"一个 1 到 100 之间的随机整数: {random_integer}")
    

    输出一个长度为5的随机数列表

    要创建一个包含多个随机数的列表,你可以结合循环和上述的随机数生成方法。

    1. 列表元素为随机浮点数

    如果你需要列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是 0 到 1 之间的随机浮点数,可以这样做:

    Python

    import random
    
    random_floats_list = []
    for _ in range(5): # 循环5次
        random_floats_list.append(random.random())
    
    print(f"包含5个随机浮点数的列表: {random_floats_list}")
    

    使用列表推导式 (List Comprehension) 会更简洁:

    Python

    import random
    
    random_floats_list_comp = [random.random() for _ in range(5)]
    print(f"使用列表推导式生成的随机浮点数列表: {random_floats_list_comp}")
    

    2. 列表元素为指定范围内的随机整数

    如果你需要列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是指定范围内的随机整数,例如 1 到 100 之间:

    Python

    import random
    
    random_integers_list = []
    for _ in range(5):
        random_integers_list.append(random.randint(1, 100))
    
    print(f"包含5个随机整数的列表 (1-100): {random_integers_list}")
    

    同样,使用列表推导式会更简洁:

    Python

    import random
    
    random_integers_list_comp = [random.randint(1, 100) for _ in range(5)]
    print(f"使用列表推导式生成的随机整数列表 (1-100): {random_integers_list_comp}")
    

    总结

    ​random​ 模块是 Python 中处理随机数的标准库。

    • 使用 random.random()​ 获取 0.0 到 1.0 之间的浮点随机数。

    • 使用 random.randint(a, b)​ 获取指定范围 [a,b] 内的整数随机数。

    • 结合 循环 或 列表推导式 可以轻松生成包含多个随机数的列表。

    根据你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生成和组织随机数吧!

  17. 输出一个5-100的随机数,要求为整数


    要输出一个 5 到 100 之间的随机整数,你可以使用 Python 内置的 random​ 模块中的 randint()​ 函数。

    示例

    Python

    import random
    
    # 生成一个 5 到 100 之间的随机整数(包含 5 和 100)
    random_number = random.randint(5, 100)
    
    print(f"生成的随机整数是: {random_number}")
    

    解释

    • ​import random​: 这一行代码导入了 Python 的 random​ 模块,它提供了生成各种随机数的函数。

    • ​random.randint(5, 100)​:

      • ​randint()​ 函数的作用是生成一个指定范围内的随机整数。

      • 它包含传入的两个参数所定义的边界,所以 randint(5, 100)​ 会生成一个介于 5 和 100 之间(包括 5 和 100)的任意整数。

  18. 输出一个长度为10的随机数列表,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其排序

    生成随机数并排序

    这里有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Python

    import random
    
    # 1. 生成一个包含10个随机数的列表
    # 我们以生成1到100之间的整数为例。
    random_numbers = []
    for _ in range(10): # 循环10次
        random_numbers.append(random.randint(1, 100)) # 生成1到100之间的随机整数
    
    print(f"原始随机数列表: {random_numbers}")
    
    # 2. 对列表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
    
    # 选项 A: 使用列表的 sort() 方法(会修改原始列表)
    # random_numbers.sort(reverse=True) # reverse=True 表示降序排序
    # print(f"使用 .sort() 降序排序后: {random_numbers}")
    
    # 选项 B: 使用 sorted() 函数(会返回一个新的排序后的列表,不改变原始列表)
    # 为了演示,我们重新生成一个列表
    new_random_numbers = [random.randint(1, 100) for _ in range(10)]
    print(f"\n新的原始随机数列表: {new_random_numbers}")
    
    sorted_new_numbers = sorted(new_random_numbers, reverse=True) # reverse=True 表示降序排序
    print(f"使用 sorted() 降序排序后: {sorted_new_numbers}")
    print(f"调用 sorted() 后原始列表: {new_random_numbers} (它没有被改变)")
    

    解释

    1. ​import random​: 这行代码导入了 Python 的 random​ 模块,它是生成随机数的关键。

    2. ​random.randint(1, 100)​: 这个函数会生成一个指定范围内的随机整数。randint(1, 100)​ 意味着生成的整数会在1到100之间,包含1和100。你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随机数生成函数,例如 random.random()​ 用于生成0.0到1.0之间的浮点数。

    3. 列表生成: 我们使用一个 for​ 循环(或者像示例中 Option B 那样更简洁的列表推导式)来重复生成随机数,并将它们添加到 random_numbers​ 列表中,直到列表包含10个元素。

    4. 排序方法:

      • ​list.sort(reverse=True)​: 这是列表对象自身的一个方法。它会原地修改列表(即改变原始列表的顺序)。reverse=True​ 参数告诉 Python 以降序(从大到小)排列列表元素。如果省略 reverse=True​ 或设置为 False​,则会按升序排列。

      • ​sorted(iterable, reverse=True)​: 这是一个内置函数,它可以接受任何可迭代对象(比如列表)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新的已排序的列表。原始的可迭代对象不会被改变。如果你需要在排序后保留原始列表的顺序,那么使用 sorted()​ 函数是更好的选择。

    选择哪种排序方法取决于你的需求:如果你不介意修改原始列表,可以使用 list.sort()​;如果你需要一个排序后的新列表而保持原始列表不变,那么就用 sorted()​。

  19. 输出一个长度为10的随机数列表,要求每个数都是7的倍数


    要生成一个长度为10的随机数列表,其中每个数都是7的倍数,你需要结合 random​ 模块来生成基数,然后将这些基数乘以7。

    这里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生成随机整数,另一种是生成随机浮点数然后乘以7(如果需要浮点结果)。通常情况下,如果要求是“倍数”,大家会倾向于整数结果。

    1. 生成7的整数倍随机数列表

    这种方法会生成一个随机整数,然后乘以7,确保结果是7的倍数。你需要确定随机数的范围,比如你想在哪个范围内找到7的倍数。假设我们希望结果在1到700之间(这样能确保有足够的7的倍数可选)。

    Python

    import random
    
    # 定义列表长度
    list_length = 10
    
    # 定义生成随机数的范围,这里假设我们希望7的倍数在1到700之间
    # 那么我们随机生成的基数就在 1//7 + 1 到 700//7 之间
    # 即从 1 到 100 之间随机选一个整数,再乘以 7
    min_base = 1
    max_base = 100 # 100 * 7 = 700
    
    random_multiples_of_7 = []
    for _ in range(list_length):
        # 生成一个随机整数基数
        base_number = random.randint(min_base, max_base)
        # 将基数乘以7,确保结果是7的倍数
        multiple_of_7 = base_number * 7
        random_multiples_of_7.append(multiple_of_7)
    
    print(f"原始的7的倍数随机数列表: {random_multiples_of_7}")
    
    # 如果还需要排序,可以进一步操作
    # random_multiples_of_7.sort() # 升序
    # print(f"升序排序后: {random_multiples_of_7}")
    
    # random_multiples_of_7.sort(reverse=True) # 降序
    # print(f"降序排序后: {random_multiples_of_7}")
    

    解释:

    1. ​import random​: 导入用于生成随机数的 random​ 模块。

    2. ​min_base​ 和 max_base​: 这些定义了我们生成随机整数的基础范围。例如,如果 max_base​ 是100,那么生成的随机整数会在1到100之间,乘以7后,结果就会在7到700之间,且是7的倍数。

    3. ​random.randint(min_base, max_base)​: 生成一个位于 min_base​ 和 max_base​ 之间的随机整数(包括两端)。

    4. ​multiple_of_7 = base_number * 7​: 将生成的随机基数乘以7,这样就能保证列表中的每个数字都是7的倍数。

    5. 循环添加: 使用 for​ 循环重复这个过程10次,将生成的每个7的倍数添加到列表中。


    2. 生成7的浮点数倍随机数列表 (如果需要浮点结果)

    如果你希望结果是浮点数,且是7的倍数,你可以生成随机浮点数然后乘以7。

    Python

    import random
    
    list_length = 10
    
    # 定义生成随机浮点数的范围,例如0.0到100.0
    min_float_base = 0.0
    max_float_base = 100.0
    
    random_float_multiples_of_7 = []
    for _ in range(list_length):
        # 生成一个指定范围内的随机浮点数基数
        base_float = random.uniform(min_float_base, max_float_base)
        # 将基数乘以7,确保结果是7的倍数
        multiple_of_7_float = base_float * 7
        random_float_multiples_of_7.append(multiple_of_7_float)
    
    print(f"\n原始的7的浮点数倍随机数列表: {random_float_multiples_of_7}")
    

    解释:

    • ​random.uniform(min_float_base, max_float_base)​: 这个函数会生成一个在指定浮点数范围内的随机浮点数。

    通常情况下,“倍数”更常指整数倍,所以第一个方法可能是你想要实现的功能。

  20. 输出100个,0-9的随机数,并统计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

    要生成100个0-9的随机数,并统计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你可以使用 random​ 模块来生成随机数,然后借助 collections​ 模块中的 Counter​ 类来进行高效的计数。


    生成随机数并统计次数

    以下是如何实现这个功能的代码:

    Python

    import random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 1. 生成100个0-9的随机数
    # 使用列表推导式高效生成
    random_numbers = [random.randint(0, 9) for _ in range(100)]
    
    print(f"生成的随机数列表(前20个示例): {random_numbers[:20]}...")
    print(f"总共生成了 {len(random_numbers)} 个随机数。")
    
    # 2. 统计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
    # Counter 会自动统计列表中每个元素的出现频率
    number_counts = Counter(random_numbers)
    
    print("\n--- 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统计 ---")
    # 遍历 Counter 对象并打印结果
    for number in sorted(number_counts.keys()): # 按数字大小排序输出
        count = number_counts[number]
        print(f"数字 {number}: 出现了 {count} 次")
    
    # 你也可以直接打印 Counter 对象,它会以字典形式显示结果
    # print(f"\n原始统计结果: {number_counts}")
    

    解释

    1. ​import random​: 导入 random​ 模块,用于生成随机数。

    2.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导入 collections​ 模块中的 Counter​ 类。Counter​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专门用于计数可哈希对象的出现次数。

    3. ​random_numbers = [random.randint(0, 9) for _ in range(100)]​:

      • 这里使用了列表推导式,这是一种简洁高效地创建列表的方法。

      • ​random.randint(0, 9)​ 会生成一个在0到9之间(包括0和9)的随机整数。

      • ​for in range(100)​ 表示这个操作会重复执行100次,从而生成100个随机数,并将它们收集到 randomnumbers​ 列表中。

    4. ​number_counts = Counter(random_numbers)​:

      •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你只需要将 random_numbers​ 列表作为参数传递给 Counter()​,它就会自动为你统计列表中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并返回一个 Counter​ 对象。

      • ​Counter​ 对象表现得像一个字典,键是列表中的元素,值是它们出现的次数。

    5. 打印统计结果:

      • ​sorted(number_counts.keys())​ 用于获取 Counter​ 对象中所有唯一的数字(键),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这样输出结果会更整洁。

      • 然后遍历这些排序后的数字,从 number_counts​ 中获取对应的出现次数并打印。

    这个方法既高效又简洁,是统计元素出现次数的推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