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第五天

  1. /etc/passwd 这个文件有什么作用,记录的内容是什么

    在 Linux 系统中,/etc/passwd​ 文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文件,它存储了本地系统上所有用户账户的基本信息。


    /etc/passwd​ 文件的作用

    ​/etc/passwd​ 的主要作用是记录系统用户账户的基本配置信息。当用户登录系统时,系统会查询这个文件来验证用户名并获取用户的基本属性,例如用户 ID (UID)、组 ID (GID)、家目录和默认 shell。

    这个文件是所有用户账户信息的集中存储地,对于系统识别和管理用户至关重要。


    /etc/passwd​ 文件的内容

    ​/etc/passwd​ 文件中的每一行都代表一个用户账户,并且这些信息被冒号 (:​) 分隔成七个字段。每个字段的含义如下:

    1. 用户名 (Username):

      • 这是用户登录系统时使用的名称,也是用户在系统中的唯一标识符。

      • 例如:root​、john​、maria​。

    2. 密码占位符 (Password Placeholder):

      • 在现代 Linux 系统中,这个字段通常是一个 x​ 或 *​。这表示实际的加密密码存储在 /etc/shadow​ 文件中,而不是直接存储在 /etc/passwd​ 中。

      • 将密码单独存储在 /etc/shadow​ 中是为了提高安全性,因为 /etc/passwd​ 文件是所有用户都可以读取的。

    3. 用户 ID (UID - User ID):

      • 这是一个数字,用于唯一标识系统中的用户。

      • UID 0 通常保留给 root 用户(系统管理员)。

      • 1-999 通常是系统账户(例如 daemon​、bin​、sys​ 等)。

      • 1000 及以上(在许多发行版中)通常用于普通用户账户。

    4. 组 ID (GID - Group ID):

      • 这是一个数字,表示用户所属的主组的 ID。

      • 每个用户都有一个主组,并且可以属于一个或多个辅助组。主组的 GID 在此字段中指定。

    5. 用户描述信息/备注 (GECOS Field/Comment Field):

      • 这个字段通常包含用户的全名、办公室电话、工作电话等可选信息。

      • 例如:John Doe,,,​ 或 Maria Garcia, ext 123​。

    6. 家目录 (Home Directory):

      • 这是用户登录后默认进入的目录,也是用户存放个人文件的地方。

      • 例如:/root​ (for root)、/home/john​、/home/maria​。

    7. 默认 Shell (Login Shell):

      • 这是用户登录系统后默认启动的命令行解释器(shell)。

      • 常见的 shell 包括 /bin/bash​、/bin/sh​、/bin/zsh​ 等。

      • 如果此字段为空或设置为 /sbin/nologin​ 或 /bin/false​,则表示该账户不允许交互式登录。这通常用于系统账户,它们不需要一个实际的 shell 来运行。


    示例

    以下是一个 /etc/passwd​ 文件内容的简化示例:

    root:x:0:0:root:/root:/bin/bash
    daemon:x:1:1:daemon:/usr/sbin:/usr/sbin/nologin
    bin:x:2:2:bin:/bin:/usr/sbin/nologin
    sys:x:3:3:sys:/dev:/usr/sbin/nologin
    john:x:1000:1000:John Doe,,,:/home/john:/bin/bash
    maria:x:1001:1001:Maria Garcia,,,:/home/maria:/bin/bash
    

    在这个示例中:

    • ​root​ 用户是系统管理员,UID 和 GID 都是 0,家目录是 /root​,默认 shell 是 /bin/bash​。

    • ​daemon​、bin​、sys​ 是系统用户,它们的 shell 设置为 /usr/sbin/nologin​,表示它们不能用于交互式登录。

    • ​john​ 和 maria​ 是普通用户,UID 和 GID 都从 1000 开始,有各自的家目录和 /bin/bash​ 作为默认 shell。

  2. 如果我想获取上面文件的以:分隔的第一列内容,如何获取

    要获取 /etc/passwd​ 文件中以冒号 :​ 分隔的第一列内容(即用户名),你有几种常用的方法,它们都非常简单且高效。

    1. 使用 cut​ 命令

    ​cut​ 命令是处理列式数据的利器。

    Bash

    cut -d ':' -f 1 /etc/passwd
    
    • ​-d ':'​:指定分隔符是冒号 :​。

    • ​-f 1​:表示提取第一个字段(列)。


    2. 使用 awk​ 命令

    ​awk​ 是一个强大的文本处理工具,它能按行和字段进行处理。

    Bash

    awk -F ':' '{print $1}' /etc/passwd
    
    • ​-F ':'​:指定字段分隔符为冒号 :​。

    • ​'{print $1}'​:对于每一行,打印第一个字段 $1​。


    3. 使用 sed​ 命令

    ​sed​ 主要用于流编辑,也可以用来提取列。

    Bash

    sed 's/:.*//' /etc/passwd
    
    • ​'s/:.*//'​:这是一个替换命令。

      • ​s​:表示替换。

      • ​:​:匹配第一个冒号。

      • ​.*​:匹配冒号后面的所有字符(直到行尾)。

      • ​//​:将匹配到的内容替换为空,从而只留下冒号之前的部分。


    4. 使用 grep​ 命令 (结合正则表达式)

    虽然 grep​ 主要用于搜索,但结合正则表达式也能实现提取。

    Bash

    grep -o '^[^:]*' /etc/passwd
    
    • ​-o​:只输出匹配到的部分,而不是整行。

    • ​'^[^:]*'​:这是一个正则表达式。

      • ​^​:匹配行的开头。

      • ​[^:]*​:匹配任何不是冒号 :​ 的字符零次或多次。


    哪种方法最好?

    • ​cut​:如果只是简单地按分隔符提取某一列或几列,cut​ 是最简洁和高效的选择。

    • ​awk​:如果你需要对提取出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复杂处理(比如条件判断、计算等),awk​ 是更强大的工具。

    • ​sed​:对于基于模式的文本替换或删除,sed​ 非常出色。

    • ​grep​:主要用于查找匹配模式的行,但结合 -o​ 选项也能进行简单的提取。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 cut​ 或 awk​ 来提取 /etc/passwd​ 的第一列是最推荐和最常用的方法,它们既直观又高效。

  3. 如何使用AWK获取上面文件第3列内容,并进行排序


    要使用 awk​ 获取 /etc/passwd​ 文件的第三列内容(即 UID),并对其进行排序,你可以结合 awk​ 和 sort​ 命令。

    获取并排序 UID

    最直接的方法是先用 awk​ 提取第三列,然后通过管道将其输出传递给 sort​ 命令。

    Bash

    awk -F ':' '{print $3}' /etc/passwd | sort -n
    

    让我们分解一下这个命令:

    • ​awk -F ':' '{print $3}' /etc/passwd​

      • ​awk​: 调用 awk​ 命令。

      • ​-F ':'​: 指定冒号 :​ 作为字段分隔符。这意味着 awk​ 会将每行内容按冒号分成不同的字段。

      • ​'{print $3}'​: 这是 awk​ 的动作。对于 /etc/passwd​ 中的每一行,它会打印出第三个字段 $3​,也就是用户的 UID。

      • ​/etc/passwd​: 指定要处理的文件是 /etc/passwd​。

    • ​|​: 这是一个管道操作符。它将 awk​ 命令的输出(所有用户的 UID 列表)作为输入传递给下一个命令。

    • ​sort -n​:

      • ​sort​: 调用 sort​ 命令,用于对文本行进行排序。

      • ​-n​: 这个选项至关重要,它告诉 sort​ 以数字的方式进行排序,而不是默认的字母顺序。如果没有 -n​,像 10​ 可能会排在 2​ 之前,因为它是按字符 1​ 和 2​ 来比较的。

    执行这个命令后,你将看到 /etc/passwd​ 文件中所有用户的 UID,并按数字大小升序排列。

  4. 如何查看系统版本和内核版本

    查看系统版本 (Operating System Version)

    系统版本指的是你正在使用的 Linux 发行版(如 Ubuntu, CentOS, Fedora 等)及其具体的版本号。

    1. 使用 cat /etc/os-release​ (推荐)这是最通用和推荐的方法,因为它在大多数现代 Linux 发行版上都有效。
      Bash

      cat /etc/os-release
      

      这个命令会显示一个包含多行信息的输出,其中包括:

      • NAME: 操作系统名称

      • VERSION: 版本名称(如果有)

      • ID: 操作系统ID

      • VERSION_ID: 具体的版本号

      • PRETTY_NAME: 用户友好的完整名称

      • 其他发行版特定的信息

      示例输出 (Ubuntu):

      PRETTY_NAME="Ubuntu 22.04.4 LTS"
      NAME="Ubuntu"
      VERSION_ID="22.04"
      VERSION="22.04.4 LTS (Jammy Jellyfish)"
      VERSION_CODENAME=jammy
      ID=ubuntu
      ID_LIKE=debian
      HOME_URL="https://www.ubuntu.com/"
      SUPPORT_URL="https://help.ubuntu.com/"
      BUG_REPORT_URL="https://bugs.launchpad.net/ubuntu/"
      PRIVACY_POLICY_URL="https://www.ubuntu.com/legal/terms/privacy-policy"
      UBUNTU_CODENAME=jammy
      LOGO=ubuntu-logo-icon
      
    2. 使用 lsb_release -a​ (部分发行版)lsb_release​ 命令是 Linux Standard Base (LSB) 提供的一个工具,用于显示发行版信息。并非所有发行版都默认安装它。
      Bash

      lsb_release -a
      

      示例输出:

      No LSB modules are available.
      Distributor ID: Ubuntu
      Description:    Ubuntu 22.04.4 LTS
      Release:        22.04
      Codename:       jammy
      
    3. 使用 hostnamectl​ (基于 systemd 的系统)对于使用 systemd 的系统(如 CentOS 7+, Ubuntu 15.04+, Fedora),hostnamectl​ 命令不仅显示主机名,还包含操作系统信息。
      Bash

      hostnamectl
      

      示例输出:

         Static hostname: my-ubuntu-server
               Icon name: computer-vm
                 Chassis: vm
              Machine ID: 1234567890abcdef
                 Boot ID: fedcba0987654321
          Virtualization: vmware
        Operating System: Ubuntu 22.04.4 LTS
                  Kernel: Linux 5.15.0-107-generic
            Architecture: x86-64
         Hardware Vendor: VMware, Inc.
          Hardware Model: VMware Virtual Platform
        Firmware Version: 6.00
         Firmware Date: Fri 2023-01-20 18:20:25 UTC
           Virtualization: vmware
      

      请注意,hostnamectl​ 的输出中也包含了内核版本信息。


    查看内核版本 (Kernel Version)

    内核版本指的是 Linux 内核的具体版本号,它独立于你的发行版版本。

    1. 使用 uname -r​ (最常用)这是查看 Linux 内核版本最简单和最常用的方法。
      Bash

      uname -r
      

      示例输出:

      5.15.0-107-generic
      

      这个输出表示:

      • ​5.15.0​: 内核主版本、次版本和补丁版本。

      • ​-107​: 发行版特定的修订版本或构建号。

      • ​-generic​: 内核的类型,通常表示通用内核。

    2. 使用 uname -a​ (查看所有系统信息)如果你想查看更详细的系统信息,包括内核版本、机器架构、操作系统等,可以使用 uname -a​。
      Bash

      uname -a
      

      示例输出:

      Linux my-ubuntu-server 5.15.0-107-generic #117-Ubuntu SMP Thu May 23 00:57:48 UTC 2024 x86_64 x86_64 x86_64 GNU/Linux
      

      这个输出包含了内核版本 (5.15.0-107-generic​),以及构建日期、系统架构 (x86_64​) 等额外信息。

    3. 查看 /proc/version​ 文件/proc/version​ 是一个虚拟文件,包含了编译当前内核时的详细信息,包括内核版本、编译日期、使用的 GCC 版本等。
      Bash

      cat /proc/version
      

      示例输出:

      Linux version 5.15.0-107-generic (buildd@lcy02-amd64-069) (gcc (Ubuntu 11.4.0-1ubuntu1~22.04) 11.4.0, GNU ld (GNU Binutils for Ubuntu) 2.38) #117-Ubuntu SMP Thu May 23 00:57:48 UTC 2024
      

    总结

    • 查看系统版本: 推荐使用 cat /etc/os-release​。

    • 查看内核版本: 推荐使用 uname -r​。

    • 如果你需要同时查看两者,hostnamectl​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 如何更改系统源为国内源

    更改 Linux 系统的软件源(也称为“镜像源”或“仓库”)到国内的镜像站点是优化软件下载速度、提高更新效率的常见做法。不同的 Linux 发行版有不同的源配置文件和管理方式。这里,我将以最常见的 Ubuntu/Debian 和 CentOS/RHEL 系统为例,详细说明如何操作。


    重要提示:

    在进行任何修改之前,强烈建议你备份当前的源文件。这样,如果新源出现问题,你可以随时恢复到原来的配置。

    例如,对于 Ubuntu:

    Bash

    sudo cp /etc/apt/sources.list /etc/apt/sources.list.bak
    

    对于 CentOS:

    Bash

    sudo cp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bak
    

    1. Ubuntu/Debian 系列系统(使用 APT 包管理器)

    Ubuntu 和 Debian 系列系统使用 /etc/apt/sources.list​ 文件来配置软件源。

    步骤:

    1. 选择国内镜像源:国内有很多优秀的镜像源可以选择,例如:

      • 阿里云: mirrors.aliyun.com​

      • 清华大学: mirrors.tuna.tsinghua.edu.cn​

      • 网易: mirrors.163.com​

      • 华为云: repo.huaweicloud.com​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网络环境和偏好选择一个。

    2. 编辑源文件:使用文本编辑器(如 nano​ 或 vim​)打开 /etc/apt/sources.list​ 文件。
      Bash

      sudo nano /etc/apt/sources.list
      

      或者

      Bash

      sudo vim /etc/apt/sources.list
      
    3. 替换源地址:在打开的文件中,你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行(以 Ubuntu 22.04 LTS 为例):

      deb http://archive.ubuntu.com/ubuntu/ jamm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archive.ubuntu.com/ubuntu/ jammy-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archive.ubuntu.com/ubuntu/ jammy-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security.ubuntu.com/ubuntu/ jammy-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 deb-src ... (通常带有 # 号表示注释,可以忽略或根据需要修改)
      

      你需要将 http://archive.ubuntu.com/ubuntu/​ 和 http://security.ubuntu.com/ubuntu/​ 替换为你选择的国内镜像源地址。

      以清华大学镜像源为例,替换后的内容可能如下:(注意:jammy​ 是 Ubuntu 22.04 的代号,请根据你的系统版本修改为对应的代号,如 focal​ 对应 Ubuntu 20.04,bionic​ 对应 Ubuntu 18.04 等。)

      deb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 jamm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 jammy-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 jammy-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 jammy-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 deb-src ...
      

      小技巧: 可以在编辑器中使用查找替换功能。例如,在 vim​ 中,输入 :s/archive.ubuntu.com/mirrors.tuna.tsinghua.edu.cn/g​ 可以替换所有行的地址。

    4. 保存并退出:

      • 如果使用 nano​:按 Ctrl+O​ (写入),回车确认,然后按 Ctrl+X​ (退出)。

      • 如果使用 vim​:按 Esc​ 键,然后输入 :wq​ (写入并退出),回车。

    5. 更新软件包列表:更改源后,必须更新本地的软件包列表,以便系统知道新的可用软件包。

    6. (可选)升级软件包:


    2. CentOS/RHEL 系列系统(使用 YUM/DNF 包管理器)

    CentOS 和 RHEL 系列系统通常将源配置文件放在 /etc/yum.repos.d/​ 目录下,文件通常以 .repo​ 结尾。主源文件通常是 CentOS-Base.repo​ 或 CentOS-Linux.repo​。

    步骤:

    1. 选择国内镜像源:同样,国内有多种选择:

      • 阿里云: mirrors.aliyun.com​

      • 清华大学: mirrors.tuna.tsinghua.edu.cn​

      • 网易: mirrors.163.com​

      • 华为云: repo.huaweicloud.com​

    2. 备份并删除/禁用原有文件:为了避免冲突,通常建议将原有的 CentOS-Base.repo​ 或 CentOS-Linux.repo​ 文件备份并改名,或者直接删除,然后下载新的国内源文件。

    3. 下载新的国内源配置文件:许多国内镜像站都提供了直接下载的 repo​ 文件。以清华大学镜像源为例:

      • 对于 CentOS 7:
        Bash

        sudo wget -O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help/CentOS/7.repo
        

        (请检查清华大学镜像站点的帮助页面,URL 可能会有更新)

      • 对于 CentOS 8/9 Stream 或 Rocky Linux/AlmaLinux:这些新的发行版通常推荐使用 dnf​ 包管理器,但源配置文件结构类似。下载对应的 repo​ 文件。
        例如,对于 AlmaLinux 9 的清华源:
        Bash

        sudo wget -O /etc/yum.repos.d/almalinux.repo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almalinux/9/BaseOS/x86_64/os/almalinux.repo
        sudo wget -O /etc/yum.repos.d/almalinux-appstream.repo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almalinux/9/AppStream/x86_64/os/almalinux-appstream.repo
        # 可能还需要其他仓库,请参照镜像站的指南
        

        最佳实践是访问你选择的国内镜像站点的“帮助”或“使用说明”页面,它们会提供最准确的下载链接和配置指南。

    4. 清理缓存并生成新的缓存:更改源后,需要清除旧的缓存并生成新的缓存。
      Bash

      sudo yum clean all
      sudo yum makecache
      

      或(对于 CentOS 8/9 Stream,Rocky Linux, AlmaLinux 等)

      Bash

      sudo dnf clean all
      sudo dnf makecache
      
    5. (可选)更新软件包:
      Bash

      sudo yum update -y
      

      Bash

      sudo dnf update -y
      

    通用注意事项:

    • HTTPS vs HTTP: 优先使用 https://​ 的源地址,这能提供更安全的连接。

    • 版本匹配: 确保你下载或修改的源文件与你的操作系统版本(如 Ubuntu 22.04、CentOS 7、AlmaLinux 9 等)和架构(如 x86_64​)完全匹配。

    • 发行版特定文件: 某些发行版可能还有额外的源文件(例如 Ubuntu 的 apt-cdrom.list​ 或第三方 PPA 源,CentOS 的 EPEL 源等)。如果你使用了这些额外的源,可能也需要检查并相应地修改或添加它们的国内镜像地址。

    • 故障排除: 如果更改源后遇到问题(例如 apt update​ 或 yum update​ 报错),首先检查你的网络连接,然后仔细核对源文件中的地址是否正确,最后尝试恢复到备份的源文件。

    通过这些步骤,你就能够成功地将你的 Linux 系统源更改为国内的镜像源,从而获得更快的软件安装和更新体验。

  6. 如何更新系统中的软件包

    更新 Linux 系统中的软件包是保持系统安全、稳定和获取最新功能的重要步骤。不同的 Linux 发行版使用不同的包管理器,所以更新命令也会有所不同。这里我将分别介绍 Ubuntu/Debian 系列 和 CentOS/RHEL 系列 系统如何更新软件包。


    1. Ubuntu/Debian 系列系统(使用 APT 包管理器)

    Ubuntu、Debian、Linux Mint 等系统都使用 APT (Advanced Package Tool) 作为其主要的包管理工具。

    步骤:

    1. 更新软件包列表: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它会从你配置的软件源(例如阿里云、清华大学镜像站等)下载最新的软件包信息和索引。这就像你更新了商店的商品目录,但还没有实际购买任何东西。
      Bash

      sudo apt update
      

      执行这个命令后,系统会检查自上次更新以来,所有可用软件包的版本是否有变化。你会看到类似“可升级 x 个软件包”的提示。

    2. 升级已安装的软件包:在更新了软件包列表之后,就可以执行升级操作了。这个命令会根据最新的软件包信息,下载并安装所有已安装软件包的更新版本。它只会升级已有的软件包,不会安装新的软件包,也不会删除现有的软件包(除非是依赖关系所必需的)。
      Bash

      sudo apt upgrade
      

      系统会列出即将升级的软件包及其大小,并询问你是否确认升级。输入 y​ 或 Y​ 并按回车键即可继续。

    3. (可选)全量升级或分发升级:apt full-upgrade​ (或 apt dist-upgrade​,在旧版本中) 是一个更强大的升级命令。除了升级现有软件包外,它还会智能地处理依赖关系的变化,包括安装新的软件包以满足依赖,以及删除冲突的软件包。当进行系统大版本升级时(比如从 Ubuntu 20.04 升级到 22.04),这个命令特别有用。日常更新中通常不需要,但有时可以用来解决 apt upgrade​ 无法解决的依赖问题。

    4. (可选)清理不再需要的软件包: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可能会积累一些不再被任何已安装软件包依赖的“孤儿”软件包。这些软件包占用磁盘空间,你可以安全地删除它们。
      Bash

      sudo apt autoremove
      

      这个命令通常会和 sudo apt clean​ 或 sudo apt autoclean​ 结合使用,以清除下载的软件包缓存文件。

      Bash

      sudo apt clean # 清除所有已下载的包文件
      # 或
      sudo apt autoclean # 清除过期的包文件
      

    2. CentOS/RHEL 系列系统(使用 YUM/DNF 包管理器)

    CentOS、RHEL、Fedora、Rocky Linux、AlmaLinux 等系统通常使用 YUM (Yellowdog Updater, Modified) 或较新的 DNF (Dandified YUM) 作为其包管理工具。CentOS 8 及以后版本、Fedora 22 及以后版本默认使用 DNF。

    步骤:

    1. 更新软件包:yum update​ (或 dnf update​) 命令会执行两个主要任务:首先同步你配置的软件源,然后升级所有已安装且有更新版本的软件包。它相当于 apt update​ 和 apt upgrade​ 的组合。
      Bash

      # 对于 CentOS 7 及更早版本
      sudo yum update
      
      # 对于 CentOS 8/9 Stream, Rocky Linux, AlmaLinux, Fedora
      sudo dnf update
      

      系统会列出即将升级的软件包及其大小,并询问你是否确认。输入 y​ 或 Y​ 并按回车键即可继续。

    2. (可选)升级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进行主版本升级时(例如从 CentOS 7 升级到 CentOS 8,尽管这通常不推荐直接通过包管理器进行),或者当需要处理更复杂的依赖关系时,可以使用 upgrade​ 命令。对于 DNF,dnf upgrade​ 和 dnf update​ 在功能上非常相似,通常 dnf update​ 就足够了。

    3. 清理缓存:为了释放磁盘空间,你可以清理包管理器的缓存。


    最佳实践和注意事项:

    • 定期更新: 建议定期(例如每周或每月)更新你的系统,以确保你拥有最新的安全补丁和错误修复。

    • 内核更新: 更新通常也包括内核更新。在安装新内核后,你需要重启系统才能加载并使用新的内核版本。

    • 生产环境: 在生产服务器上,在执行重大更新之前,最好先在一个测试环境中验证更新,以避免潜在的兼容性问题或服务中断。

    • 备份: 在进行大规模更新或系统版本升级之前,始终建议备份重要数据。

    通过这些步骤,你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更新你的 Linux 系统软件包,确保系统保持在一个健康、安全的状态。

  7. 如何使用apt安装nginx

    在基于 Debian 或 Ubuntu 的系统上,使用 apt​ 包管理器安装 Nginx 非常直接。Nginx 是一款高性能的 HTTP 和反向代理服务器,也常用于邮件代理和通用 TCP/UDP 代理。

    下面是如何使用 apt​ 来安装 Nginx 的步骤:

    1. 更新包列表

    在安装任何新软件之前,总是建议先更新你的本地包列表。这能确保你获取到最新版本的软件信息。

    Bash

    sudo apt update
    

    这个命令会从你系统配置的软件源(例如 Ubuntu 官方源或你设置的国内镜像源)同步最新的包信息。


    2. 安装 Nginx

    更新了包列表之后,你就可以使用 apt install​ 命令来安装 Nginx 了。

    Bash

    sudo apt install nginx
    

    执行此命令后,系统会提示你 Nginx 包以及它所需的任何依赖项将被安装。它会询问你是否要继续安装,输入 y​ 或 Y​ 并按回车键确认即可。


    3. 验证 Nginx 安装

    安装完成后,Nginx 服务通常会自动启动。你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检查 Nginx 的状态:

    Bash

    sudo systemctl status nginx
    

    如果 Nginx 正在运行,你会看到类似“active (running)​”的状态信息。


    4. 检查 Nginx 默认页面

    Nginx 成功安装并运行后,它会提供一个默认的欢迎页面。你可以在浏览器中访问你的服务器的 IP 地址或域名来查看。

    在你的浏览器中输入:http://你的服务器IP地址​

    你应该会看到 Nginx 的默认欢迎页面,上面写着“Welcome to nginx!​”。这表明 Nginx 服务器已成功安装并正在为你提供服务。


    5. 管理 Nginx 服务 (可选)

    安装 Nginx 后,你可以使用 systemctl​ 命令来管理它的服务:

    • 启动 Nginx:

    • 停止 Nginx:

    • 重启 Nginx:(优雅重启,如果配置文件有改动,建议先测试配置文件)

    • 重新加载 Nginx 配置:(在不中断服务的情况下应用配置更改,推荐使用)

    • 开机自启 Nginx:(确保 Nginx 在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

    • 禁用 Nginx 开机自启:


    6. 防火墙配置 (如果启用 UFW)

    如果你的系统启用了 UFW (Uncomplicated Firewall) 防火墙,你需要允许 HTTP (80 端口) 和 HTTPS (443 端口) 流量通过,这样外部用户才能访问你的 Nginx 服务器。

    Bash

    sudo ufw allow 'Nginx HTTP'
    sudo ufw allow 'Nginx HTTPS' # 如果你计划使用 HTTPS
    sudo ufw reload # 重新加载防火墙规则
    sudo ufw status # 检查防火墙状态
    

    Nginx 在 UFW 中注册了几个预定义的应用程序配置文件(如 Nginx HTTP​、Nginx HTTPS​、Nginx Full​),这使得配置更为方便。

    现在,你已经成功地在你的系统上安装并运行了 Nginx!下一步通常是配置 Nginx 来托管你的网站或作为反向代理。

  8. Nginx默认使用的端口号是多少,安装后如何访问

    Nginx 默认使用的端口号

    Nginx 默认情况下主要监听以下两个端口:

    • 端口 80 (HTTP):这是标准的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流量端口。当你访问一个网站时,如果地址栏中没有指定端口号,浏览器通常会默认尝试连接到目标服务器的 80 端口。

    • 端口 443 (HTTPS):这是标准的 HTTPS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流量端口。HTTPS 是 HTTP 的安全版本,通过 SSL/TLS 加密来保护数据传输。如果你配置了 SSL 证书,Nginx 就会通过 443 端口提供加密的网页服务。

    在 Nginx 的默认配置文件中,你会看到 listen 80;​ 和 listen 443 ssl;​ 这样的配置行。


    安装后如何访问 Nginx

    一旦你通过 apt​ 命令成功安装并启动了 Nginx,访问它通常非常简单。

    1. 获取服务器的 IP 地址或域名:

      • 如果你是在一台云服务器或 VPS 上安装 Nginx,你需要知道这台服务器的公共 IP 地址。你可以在云服务提供商的控制面板中找到它。

      • 如果你已经为你的服务器配置了域名(例如 yourdomain.com​),并且该域名已正确解析到你的服务器 IP,那么你也可以使用域名来访问。

    2. 在浏览器中访问:打开你的网络浏览器,并在地址栏中输入以下地址之一:

      • 使用 IP 地址 (HTTP):

        http://你的服务器IP地址
        

        例如:http://192.168.1.100​ 或 http://203.0.113.45​

      • 使用域名 (HTTP):

        http://你的域名
        

        例如:http://example.com​

      • 使用 IP 地址 (HTTPS - 如果已配置SSL):

        https://你的服务器IP地址
        

        请注意: 如果你还没有配置 SSL 证书,直接访问 https://​ 可能会遇到浏览器警告(例如“您的连接不是私密的”),这是正常的,因为 Nginx 还没有为 HTTPS 提供有效的证书。

      • 使用域名 (HTTPS - 如果已配置SSL):

    3. 确认 Nginx 默认页面:如果一切顺利,你应该会在浏览器中看到 Nginx 的默认欢迎页面,通常显示着“Welcome to nginx!”字样。


    常见访问问题及排查

    如果在访问时遇到问题,可以检查以下几点:

    • Nginx 服务是否运行?
      Bash

      sudo systemctl status nginx
      

      确保状态是 active (running)​。如果不是,尝试启动它:sudo systemctl start nginx​。

    • 防火墙是否开放了 80 和 443 端口?如果你的服务器启用了防火墙(如 UFW 或 firewalld),你需要确保允许外部流量通过这些端口。

      • UFW (Ubuntu/Debian):Bash

        sudo ufw allow 'Nginx HTTP'
        sudo ufw allow 'Nginx HTTPS' # 如果你打算使用HTTPS
        sudo ufw reload
        sudo ufw status
        
      • firewalld (CentOS/RHEL):Bash

        sudo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service=http
        sudo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service=https # 如果你打算使用HTTPS
        sudo firewall-cmd --reload
        sudo firewall-cmd --list-all
        
    • IP 地址或域名是否正确?确保你输入的 IP 地址或域名是服务器的正确地址,并且域名解析已经生效。

    • 端口是否被其他服务占用?虽然不常见,但如果 80 或 443 端口已经被其他服务(如 Apache 或其他 Web 服务器)占用,Nginx 将无法启动。你可以使用 sudo ss -tulpn | grep LISTEN​ 来查看哪些程序正在监听哪些端口。

  9. apt安装的Nginx默认配置目录是什么


    当你通过 apt​ 命令在 Debian 或 Ubuntu 系统上安装 Nginx 后,它的默认配置目录通常位于:

    ​/etc/nginx/​


    /etc/nginx/​ 目录结构详解

    这个目录包含了 Nginx 的所有主要配置文件,通常组织成以下结构:

    • ​/etc/nginx/nginx.conf​这是 Nginx 的主配置文件。它定义了全局设置,如工作进程数、错误日志位置,以及最重要的——包含了其他配置文件的指令。通常,你不会直接在这里进行详细的网站配置,而是通过 include​ 指令引用其他文件。

    • ​/etc/nginx/conf.d/​这个目录用于存放一些通用配置片段。Nginx 的主配置文件 nginx.conf​ 中通常会有一行 include /etc/nginx/conf.d/*.conf;​,这表示 Nginx 会加载这个目录下所有以 .conf​ 结尾的文件。这对于添加一些模块配置或小范围的自定义设置很方便。

    • ​/etc/nginx/sites-available/​这个目录用于存放**“可用”的网站(或称“虚拟主机”)配置文件**。每个网站通常对应一个独立的文件。这些文件是网站配置的蓝图,但它们本身并不会被 Nginx 直接加载。

    • ​/etc/nginx/sites-enabled/​这个目录用于存放**“已启用”的网站配置文件**。它通常包含指向 /etc/nginx/sites-available/​ 目录中相应配置文件的符号链接(symlink)。这种机制使得你可以轻松地启用或禁用一个网站,而无需移动或修改原始配置文件。

      • 要启用一个网站,你可以在 /etc/nginx/sites-enabled/​ 中创建一个指向 /etc/nginx/sites-available/​ 中相应配置文件的符号链接。

      • 要禁用一个网站,你只需要删除这个符号链接。

    • ​/etc/nginx/snippets/​这个目录包含一些可重用的配置片段。例如,你可能有一个经常需要包含在多个虚拟主机配置中的 SSL 或安全设置,就可以将其放在这个目录下的一个 .conf​ 文件中,然后在其他配置文件中使用 include​ 指令来引用它。


    如何修改 Nginx 配置

    当你想要配置一个新的网站或修改 Nginx 的行为时,推荐的流程是:

    1. 在 /etc/nginx/sites-available/​ 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配置文件(例如 your_domain.conf​),并在其中定义你的网站配置(包括 server_name​、root​ 目录、location​ 块等)。

    2. 通过创建符号链接,将该文件启用到 /etc/nginx/sites-enabled/​ 目录下:Bash

      sudo ln -s /etc/nginx/sites-available/your_domain.conf /etc/nginx/sites-enabled/
      
    3. 测试 Nginx 配置文件的语法,确保没有错误:Bash

      sudo nginx -t
      

      如果显示“syntax is ok​”和“test is successful​”,则表示配置文件没有语法错误。

    4. 重新加载 Nginx 服务,使新的配置生效:Bash

      sudo systemctl reload nginx
      

    了解这个目录结构有助于你更好地管理 Nginx 配置,特别是在托管多个网站时。

  10. 如何查看当前机器监听了哪些端口号

    1. 使用 ss​ 命令 (推荐)

    ​ss​ (socket statistics) 是一个现代且高效的工具,它取代了传统的 netstat​。它能提供更快的输出,尤其是在系统有很多网络连接时。

    要查看所有监听的 TCP 和 UDP 端口(以及监听它们的进程),使用以下命令:

    Bash

    sudo ss -tulpn
    

    让我们分解一下这些选项:

    • ​-t​: 显示 TCP 端口。

    • ​-u​: 显示 UDP 端口。

    • ​-l​: 仅显示监听(listening)状态的端口。

    • ​-p​: 显示监听该端口的进程名称和 PID (Process ID)。这需要 sudo​ 权限才能看到所有进程信息。

    • ​-n​: 显示数字形式的地址和端口号,而不是尝试解析主机名和服务名,这会加快输出速度。

    示例输出:

    Netid   State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Port      Peer Address:Port
    tcp     LISTEN   0      128            0.0.0.0:22             0.0.0.0:*
    tcp     LISTEN   0      128            0.0.0.0:80             0.0.0.0:*
    tcp     LISTEN   0      128               [::]:80                [::]:*
    tcp     LISTEN   0      128               [::]:22                [::]:*
    udp     UNCONN   0      0              127.0.0.1:53             0.0.0.0:*
    

    在 Local Address:Port​ 列中,冒号后面的数字就是监听的端口号。0.0.0.0​ 表示监听所有 IPv4 地址,[::]​ 表示监听所有 IPv6 地址。


    2. 使用 netstat​ 命令

    ​netstat​ 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工具,在许多系统中仍然可用。它的功能与 ss​ 类似,但通常在大型系统上可能稍慢一些。

    要查看所有监听的 TCP 和 UDP 端口以及相关的进程,使用:

    Bash

    sudo netstat -tulpn
    

    这些选项的含义与 ss​ 命令中的相同:

    • ​-t​: TCP 连接。

    • ​-u​: UDP 连接。

    • ​-l​: 监听状态的连接。

    • ​-p​: 显示进程 ID 和程序名称(需要 sudo​)。

    • ​-n​: 显示数字地址和端口号。

    示例输出:

    Active Internet connections (only servers)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PID/Program name
    tcp        0      0 0.0.0.0:22              0.0.0.0:* LISTEN      1001/sshd
    tcp        0      0 0.0.0.0:80              0.0.0.0:* LISTEN      1500/nginx
    tcp6       0      0 :::80                   :::* LISTEN      1500/nginx
    tcp6       0      0 :::22                   :::* LISTEN      1001/sshd
    udp        0      0 127.0.0.1:53            0.0.0.0:* 1234/dnsmasq
    

    同样,在 Local Address​ 列中,冒号后面的数字就是监听的端口号。


    3. 使用 lsof​ 命令

    ​lsof​ (list open files)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它可以列出所有打开的文件。在 Linux 中,“一切皆文件”,所以网络连接也被视为文件。

    要列出所有监听的 TCP 端口以及使用它们的进程:

    Bash

    sudo lsof -nP -iTCP -sTCP:LISTEN
    
    • ​-n​: 不解析主机名。

    • ​-P​: 不解析端口服务名(显示数字端口)。

    • ​-iTCP​: 仅显示 TCP 协议的网络文件。

    • ​-sTCP:LISTEN​: 仅显示 TCP 状态为 LISTEN​ 的套接字。

    示例输出:

    COMMAND     PID   USER   FD   TYPE DEVICE SIZE/OFF NODE NAME
    sshd       1001   root    3u  IPv4  12345      0t0  TCP *:22 (LISTEN)
    nginx      1500   root    6u  IPv4  67890      0t0  TCP *:80 (LISTEN)
    nginx      1500   root    7u  IPv6  67891      0t0  TCP *:80 (LISTEN)
    

    选择哪个命令?

    • ​ss -tulpn​: 通常是首选,因为它更现代、更快速,尤其是在高负载系统上。

    • ​netstat -tulpn​: 仍然广泛使用,如果你习惯了它,也可以继续使用。

    • ​lsof -nP -iTCP -sTCP:LISTEN​: 在需要更详细地查看哪个进程打开了哪个文件(包括网络套接字)时非常有用。

  11. 什么是回环地址,为什么要有回环地址


    回环地址,也叫环回地址 (Loopback Address),是一个特殊的 IP 地址,通常指的是 127.0.0.1 (IPv4) 或 ::1 (IPv6)。它是一个保留地址,用于指代本地计算机自身。


    什么是回环地址?

    简单来说,回环地址就是你自己电脑的“自指”地址。当你向回环地址发送数据包时,这个数据包不会离开你的计算机网卡,而是立即被操作系统内部的网络协议栈接收。它就像在你的电脑内部“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自己。

    你可以把回环地址想象成一个内部电话分机号码,你拨打这个号码,电话会立即在你自己的话筒里响起来,而不会连接到外部的电话网络。


    为什么要有回环地址?

    回环地址的存在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它在网络通信和系统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1. 测试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

    这是回环地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用途之一。

    • 无需物理网络连接: 开发者和系统管理员可以在没有实际网络连接的情况下,测试本地计算机上运行的网络服务(如 Web 服务器 Nginx、数据库服务器 MySQL、FTP 服务器等)。例如,你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 http://127.0.0.1​ 来访问在本地运行的 Web 服务器,而无需担心防火墙、路由器或外部网络连接问题。

    • 隔离测试环境: 在开发或测试阶段,使用回环地址可以确保测试流量不会意外地流出到生产网络,避免潜在的风险和干扰。

    2. 本地进程间通信

    许多应用程序会利用回环接口进行进程间通信(IPC)。

    •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即使是运行在同一台机器上的两个程序,如果它们设计成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也可以通过回环地址进行通信。一个程序作为服务器监听在 127.0.0.1​ 上的某个端口,另一个程序作为客户端连接到这个地址和端口来发送和接收数据。

    • 避免网络开销: 这种通信方式完全在操作系统内部进行,速度极快,且不占用真实的网络带宽,也不会经过网络设备的转发,减少了网络延迟。

    3. 管理和诊断

    • 检查网络协议栈: ping 回环地址 (ping 127.0.0.1​) 是检查 TCP/IP 协议栈是否正常工作最基本的方法。如果 ping 回环地址失败,说明你的网络配置或协议栈本身存在严重问题,而不是外部网络连接故障。

    • 主机文件解析: 在大多数 Linux 或 Windows 系统中,/etc/hosts​ 文件(或 Windows 的 hosts​ 文件)通常会将 localhost​ 解析到 127.0.0.1​。这意味着你可以使用 localhost​ 作为别名来访问本地服务,而无需记住 127.0.0.1​。

    • 服务绑定: 有些服务可能被配置为只监听回环地址,这意味着它们只能从本地机器访问,从而增强了安全性,防止外部未经授权的访问。

    4. 确保服务可用性

    即使网络适配器被禁用、拔掉网线或外部网络出现故障,回环地址始终是可用的。这使得本地运行的服务可以在任何网络状态下被本地应用程序访问。


    总之,回环地址是网络协议栈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可靠的、高性能的自指接口,对于开发、测试、故障诊断以及本地进程间通信都至关重要。

  12. 如何判断端口号是绑定到某个具体地址,还是所有地址

    如何判断端口绑定类型

    关键在于观察 "Local Address" 列中的 IP 地址:

    1. 绑定到所有地址 (0.0.0.0 或 [::])如果 Local Address​ 显示为 0.0.0.0​ (IPv4) 或 [::]​ (IPv6),这意味着该服务正在监听所有可用的网络接口上的该端口。

      • ​0.0.0.0​: 表示服务监听所有 IPv4 地址。这意味着任何可以访问到你服务器的 IPv4 地址(包括公共 IP、私有 IP、回环地址)都可以通过该端口连接到服务。

      • ​[::]​: 表示服务监听所有 IPv6 地址。同样,任何可以访问到你服务器的 IPv6 地址都可以通过该端口连接到服务。

      示例输出 (使用 sudo ss -tulpn​):

      Netid   State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Port      Peer Address:Port
      tcp     LISTEN   0      128            0.0.0.0:80             0.0.0.0:* users:(("nginx",pid=1500,fd=6))
      tcp     LISTEN   0      128               [::]:80                [::]:* users:(("nginx",pid=1500,fd=7))
      

      在上面的例子中,Nginx 服务监听了所有 IPv4 地址的 80 端口 (0.0.0.0:80​) 和所有 IPv6 地址的 80 端口 ([::]:80​)。

    2. 绑定到某个具体地址 (例如 127.0.0.1 或特定网卡 IP)如果 Local Address​ 显示的是一个具体的 IP 地址,例如 127.0.0.1​ (回环地址) 或你服务器某个特定网卡的 IP 地址,这意味着该服务只监听该特定地址上的端口。

      • ​127.0.0.1​: 表示服务只监听回环地址。这意味着该服务只能从服务器本地访问,外部网络无法直接连接到这个端口。这通常用于内部服务(如数据库)或仅供本地应用程序使用的服务,以提高安全性。

      • ​192.168.1.100​ (或其他实际网卡 IP): 表示服务只监听该特定网卡 IP 地址上的该端口。如果你的服务器有多个网络接口(例如,一个用于内网,一个用于外网),并且服务只绑定到其中一个,那么只有通过该特定 IP 地址才能访问该服务。

      示例输出 (使用 sudo ss -tulpn​):

      Netid   State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Port      Peer Address:Port
      tcp     LISTEN   0      128          127.0.0.1:3306           0.0.0.0:* users:(("mysqld",pid=2000,fd=14))
      

      在这个例子中,MySQL 数据库服务只监听了回环地址的 3306 端口 (127.0.0.1:3306​),这意味着它只能从本地服务器访问,不能直接从外部网络访问。


    使用 ss​ 命令进行检查

    你可以使用 ss​ 命令来检查特定端口的绑定情况。例如,要检查 80 端口:

    Bash

    sudo ss -tulpn | grep ":80"
    

    或者,检查 3306 端口:

    Bash

    sudo ss -tulpn | grep ":3306"
    

    通过观察 Local Address:Port​ 列中冒号前面的 IP 地址,你就可以清楚地判断该端口是绑定到所有地址 (0.0.0.0​ 或 [::]​),还是绑定到某个具体的 IP 地址。

  13. 如何通过终端软件将本地文件上传到Linux中,又如何下载文件到本地


    通过终端软件在本地和 Linux 服务器之间上传或下载文件,最常用也最推荐的方法是使用 SCP (Secure Copy Protocol) 或 SFTP (SSH File Transfer Protocol)。这两个工具都依赖于 SSH 协议,提供了加密传输,确保文件传输的安全性。


    上传本地文件到 Linux 服务器 (SCP)

    SCP 是通过 SSH 安全地复制文件的命令行工具,非常适合简单的文件上传。

    命令格式:

    Bash

    scp [本地文件路径] [用户名]@[服务器IP或域名]:[远程目标路径]
    

    示例:

    假设你想将本地电脑上的 ~/Documents/my_document.txt​ 文件上传到 Linux 服务器 (your_username@your_server_ip​) 的 ~/uploads/​ 目录下:

    Bash

    scp ~/Documents/my_document.txt your_username@your_server_ip:~/uploads/
    

    命令解释:

    • ​scp​: 调用 SCP 命令。

    • ​~/Documents/my_document.txt​: 这是你本地电脑上要上传的文件的完整路径。~​ 通常代表你的用户主目录。

    • ​your_username​: 你在 Linux 服务器上的用户名。

    • ​your_server_ip​: Linux 服务器的 IP 地址或域名。

    • ​:​: 分隔服务器地址和目标路径。

    • ​~/uploads/​: 这是 Linux 服务器上文件将要存放的目标目录。如果目标路径只指定了目录名(以 /​ 结尾),SCP 会将文件上传到该目录下,并保持原文件名。

    上传目录:

    如果要上传整个目录(包含子目录和文件),需要添加 -r​ 选项(递归):

    Bash

    scp -r ~/my_local_folder your_username@your_server_ip:~/remote_destination/
    

    指定端口(如果 SSH 端口不是默认的 22):

    如果你的 SSH 服务在非标准端口上运行(例如 2222),你需要使用 -P​ 选项(注意是大写 P):

    Bash

    scp -P 2222 ~/Documents/my_document.txt your_username@your_server_ip:~/uploads/
    

    从 Linux 服务器下载文件到本地 (SCP)

    下载文件与上传类似,只是源和目标的位置互换。

    命令格式:

    Bash

    scp [用户名]@[服务器IP或域名]:[远程文件路径] [本地目标路径]
    

    示例:

    假设你想将 Linux 服务器 (your_username@your_server_ip​) 上的 ~/logs/access.log​ 文件下载到本地电脑的 ~/Downloads/​ 目录下:

    Bash

    scp your_username@your_server_ip:~/logs/access.log ~/Downloads/
    

    命令解释:

    • ​your_username@your_server_ip:~/logs/access.log​: 这是 Linux 服务器上要下载的文件的完整路径。

    • ​~/Downloads/​: 这是你本地电脑上文件将要存放的目标目录。

    下载目录:

    如果要下载整个目录,同样使用 -r​ 选项:

    Bash

    scp -r your_username@your_server_ip:~/remote_folder/ ~/my_local_destination/
    

    指定端口:

    Bash

    scp -P 2222 your_username@your_server_ip:~/logs/access.log ~/Downloads/
    

    使用 SFTP (SSH File Transfer Protocol)

    SFTP 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命令行界面,类似于 FTP,但它也通过 SSH 进行安全传输。SFTP 更适合进行文件列表、目录切换、重命名等操作,而不只是简单的复制。

    1. 连接到 SFTP 服务器:

    Bash

    sftp your_username@your_server_ip
    # 如果需要指定端口
    sftp -P 2222 your_username@your_server_ip
    

    连接成功后,你将进入 SFTP 提示符(通常是 sftp>​)。

    2. SFTP 内部命令:

    • 列出本地文件: lls​

    • 列出远程文件: ls​

    • 改变本地目录: lcd [本地目录路径]​

    • 改变远程目录: cd [远程目录路径]​

    • 上传文件:

      • ​put [本地文件路径]​

      • 示例:put my_document.txt​ (如果你已经用 lcd​ 切换到文件所在目录)

      • 示例:put /home/localuser/Documents/my_document.txt​ (使用完整路径)

    • 下载文件:

      • ​get [远程文件路径]​

      • 示例:get access.log​ (如果你已经用 cd​ 切换到文件所在目录)

      • 示例:get /var/log/nginx/access.log​ (使用完整路径)

    • 上传整个目录: put -r [本地目录路径]​

    • 下载整个目录: get -r [远程目录路径]​

    • 断开连接: exit​ 或 bye​

    示例 SFTP 会话:

    Bash

    $ sftp your_username@your_server_ip
    your_username@your_server_ip's password:
    Connected to your_server_ip.
    sftp> ls
    file1.txt  folderA/  index.html
    sftp> get file1.txt /home/localuser/Downloads/
    Fetching /home/your_username/file1.txt to /home/localuser/Downloads/file1.txt
    sftp> lcd /home/localuser/Documents/
    sftp> put my_new_file.doc
    Uploading my_new_file.doc to /home/your_username/my_new_file.doc
    sftp> bye
    

    注意事项:

    • 权限: 确保你使用的用户有足够的权限在目标目录进行读写操作。

    • 密码/SSH 密钥: 执行这些命令时,系统会提示你输入 Linux 服务器用户的密码。如果你配置了 SSH 密钥对,并且本地机器上已添加私钥,那么将无需输入密码。

    • 防火墙: 确保 Linux 服务器的防火墙允许 SSH (通常是 22 端口) 流量通过。

    • 路径: 仔细检查本地和远程的路径是否正确。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的使用要清楚。

    选择 SCP 还是 SFTP 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

    • SCP 适用于快速、单次的文件或目录复制。

    • SFTP 适用于交互式会话,需要进行文件浏览、多次传输或更复杂的文件管理操作。

  14. 如何完全复制一个目录到指定路径


    要完全复制一个目录到指定路径,在 Linux 系统中有几种常用的方法,其中最强大和灵活的是使用 cp​ 命令,尤其是在处理权限、链接等复杂情况时,rsync​ 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1. 使用 cp​ 命令 (最常用)

    ​cp​ 命令是复制文件和目录的通用工具。要完全复制一个目录,你需要使用 -r​ 或 -R​ 选项进行递归复制,并通常会结合 -a​ 选项来保留更多的文件属性。

    cp -r​ 或 cp -R​ (递归复制)

    这是最基本的复制目录的方式。它会复制源目录及其所有子目录和文件到目标位置。

    Bash

    cp -r /path/to/source_directory /path/to/destination_directory
    

    示例:

    如果你想把 /home/user/my_project 目录复制到 /opt/backup/ 下,并且希望在 /opt/backup/ 目录下出现一个 my_project 目录:

    Bash

    cp -r /home/user/my_project /opt/backup/
    # 结果:/opt/backup/my_project/ (包含所有内容)
    

    重要提示: 如果目标目录 /opt/backup/my_project​ 已经存在,cp -r​ 会将源目录的内容复制到现有目标目录中。如果目标目录 /opt/backup/my_project​ 不存在,cp -r​ 会创建它并将内容复制进去。

    cp -a​ (归档模式 - 推荐)

    ​cp -a​ 是 cp -dR --preserve=all​ 的缩写,被称为归档模式。它不仅会递归复制目录和内容,还会保留尽可能多的文件属性,包括:

    • 权限 (permissions)

    • 所有者和组 (ownership)

    • 时间戳 (timestamps):修改时间、访问时间等

    • 符号链接 (symbolic links):会复制为链接本身,而不是链接指向的文件(即,如果源文件是符号链接,目标文件也会是符号链接到同样的位置,而不是被链接的文件内容)。

    • 硬链接 (hard links)

    • 设备文件

    这对于需要保持文件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复制操作非常重要,比如备份、迁移网站数据等。

    Bash

    cp -a /path/to/source_directory /path/to/destination_directory
    

    示例:

    Bash

    cp -a /home/user/my_project /opt/backup/
    # 结果:/opt/backup/my_project/ (包含所有内容及原始属性)
    

    注意 cp -a​ 的目标路径:

    • 如果目标路径以 /​ 结尾,或者目标路径是一个已存在的目录: cp -a source_dir/ dest_dir/​,会将 source_dir​ 的内容复制到 dest_dir​ 下面,即 dest_dir/file1​, dest_dir/subdir/file2​。

    • 如果目标路径不以 /​ 结尾,且该目录不存在: cp -a source_dir dest_dir​,会将 source_dir​ 本身复制到 dest_dir​ 下面,即 dest_dir/source_dir/file1​。

    为了避免混淆和确保行为一致性,建议在复制目录时,源目录的路径末尾不要带 /​,而目标目录的路径末尾带上 /​(如果目标目录已存在),或者确保目标目录不存在。

    最佳实践:

    Bash

    # 复制 'source_dir' 及其内容到 'dest_dir' 下,创建 'dest_dir/source_dir'
    cp -a /path/to/source_dir /path/to/dest_dir/source_dir
    
    # 或者,如果 'dest_dir' 已经存在,只是想把 'source_dir' 的内容复制进去
    # 注意这里源目录 'source_dir' 后面的斜杠 '/',表示复制 'source_dir' 里面的内容
    cp -a /path/to/source_dir/ /path/to/dest_dir/
    

    第二种方式会将 source_dir​ 的内容复制到 dest_dir​ 里面,而不会在 dest_dir​ 中创建 source_dir​ 这个子目录。


    2. 使用 rsync​ 命令 (同步和备份的利器)

    ​rsync​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文件同步工具,它能够高效地复制文件和目录,尤其适合增量备份和网络传输。它也可以用来实现完全复制。

    rsync -av​ (归档模式 + 详细输出)

    ​rsync -a​ 同样代表归档模式,它会保留绝大部分文件属性(包括权限、时间戳、所有者/组、符号链接等),并且默认会递归。v​ 选项表示详细输出。

    Bash

    rsync -av /path/to/source_directory/ /path/to/destination_directory/
    

    ​rsync​ 目标路径的斜杠 /​:

    ​rsync​ 对源路径末尾的斜杠 /​ 非常敏感,这决定了它的行为:

    • 源路径末尾带 /​ (source_dir/​): 表示复制 source_dir​ 里面的内容到目标目录。Bash

      rsync -av /home/user/my_project/ /opt/backup/
      # 结果:/opt/backup/ (里面包含 my_project 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
      
    • 源路径末尾不带 /​ (source_dir​): 表示复制 source_dir​ 本身到目标目录。Bash

      rsync -av /home/user/my_project /opt/backup/
      # 结果:/opt/backup/my_project/ (包含 my_project 的所有内容)
      

    建议: 如果你希望目标目录下出现一个与源目录同名的子目录(这是最常见的情况),请在源目录路径的末尾不要加斜杠 /​。

    rsync -azP​ (针对网络传输)

    如果你是在通过 SSH 远程复制文件,通常会添加以下选项:

    • ​-z​: 压缩数据,减少网络传输量。

    • ​-P​: 显示传输进度,并支持断点续传(结合 --partial​ 和 --progress​)。

    <!-- end list -->

    Bash

    rsync -azP /path/to/source_directory /path/to/destination_directory
    

    总结和选择

    • ​cp -a​: 对于本地机器上的目录完全复制,这是最简单和推荐的方法。它确保了权限和时间戳的保留。

    • ​rsync -av​: 适用于更复杂的场景,例如:

      • 增量备份(只需再次运行相同的 rsync​ 命令,它只会复制已更改的文件)。

      • 网络复制(rsync​ 可以通过 SSH 复制到远程服务器,并且在网络中断后可以断点续传)。

      • 需要删除源中不存在但目标中多余的文件(使用 --delete​ 选项,但要非常小心)。

    根据你的具体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命令。对于大多数“完全复制”本地目录的情况,cp -a​ 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15. /opt目录有什么作用


    ​/opt​ 目录在 Linux 文件系统层级标准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FHS) 中扮演着一个特定且重要的角色。

    /opt​ 目录的作用

    ​/opt​ 目录主要用于安装可选的、附加的第三方软件包。这些软件包通常不属于操作系统本身的标准发行版,而是由独立的供应商或开发者提供的,并且它们通常是自包含的。

    你可以将 /opt​ 想象成一个专门的“插槽”或“扩展坞”,用于安装那些“非核心”但你又希望独立管理、不与系统其余部分混淆的应用程序。


    /opt​ 目录的特点和用途

    1. 自包含性 (Self-contained):
      在 /opt 目录下安装的软件通常设计为自包含,这意味着一个软件的所有文件(包括其二进制文件、库、配置文件、文档等)都应该位于 /opt/package_name 或 /opt/package_name/version 这样的单一目录下。这样做的好处是:

      • 易于安装和卸载: 你通常只需将软件包解压或安装到 /opt​ 下的某个子目录,卸载时直接删除该子目录即可。

      • 避免冲突: 由于每个软件都有自己的独立目录,这大大降低了与系统其他部分(如 /usr/local​ 或 /usr​ 下的程序)发生文件冲突的可能性。

    2. 第三方软件安装:
      它通常用于安装商业软件、大型应用程序套件,或者那些不通过系统包管理器(如 apt 或 yum)安装的软件。例如:

      • Oracle 数据库

      • IBM WebSphere

      • Google Chrome (虽然有时也会安装到 /usr/bin​ 并放置文件在 /opt​)

      • 特定版本的开发工具 (如一些特定版本的 JDK, Node.js 等,如果你不想使用系统自带的版本)

    3. 区分性:

      • 与 /usr/local​ 的区别: /usr/local​ 传统上用于本地编译或安装的程序,这些程序意图与系统其他部分更紧密地集成(例如,其可执行文件可能放在 /usr/local/bin​,库文件放在 /usr/local/lib​)。而 /opt​ 则强调“可选”和“独立”,软件包通常在各自的目录下运行。

      • 与 /usr​ 的区别: /usr​ 存放的是操作系统和发行版提供的核心应用程序和工具。

    4. 清晰的结构:
      通过将这些独立的应用程序放在 /opt 下,可以保持文件系统的其他部分(如 /usr 和 /var)的整洁,使得系统管理和故障排除更加清晰。


    示例

    如果你安装了某个名为 my_custom_app​ 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你可能会发现它的所有文件都位于:

    /opt/my_custom_app/
    ├── bin/
    ├── lib/
    ├── etc/
    └── share/
    

    或者,如果它有多个版本,可能会这样组织:

    /opt/my_custom_app-1.0/
    /opt/my_custom_app-2.0/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方便执行,可能会在 /usr/local/bin​ 或 /usr/bin​ 中创建一个指向 /opt/my_custom_app/bin/my_executable​ 的符号链接。


    总而言之,/opt​ 目录是 Linux 系统中一个标准的、用于存放独立安装的第三方附加软件包的专用位置,旨在提供更好的组织性、隔离性和易管理性。

  16. 如何使用一条命令创建多级目录


    在 Linux 中,要使用一条命令创建多级目录,你可以使用 mkdir​ 命令,并结合它的 -p​ 选项。

    使用 mkdir -p​ 创建多级目录

    ​mkdir​ 命令的 -p​ (或 --parents​) 选项会自动创建所有不存在的父目录。这意味着你可以一次性指定一个很深的目录路径,即使路径中的中间目录都不存在,mkdir -p​ 也会帮你全部创建出来。

    命令格式:

    Bash

    mkdir -p /path/to/your/new/multilevel/directory
    

    示例:

    假设你想要在你的主目录下创建这样一个目录结构:projects/my_app/src/main/java​。如果 projects​、my_app​、src​、main​ 和 java​ 这些目录都不存在,你可以用一条命令搞定:

    Bash

    mkdir -p ~/projects/my_app/src/main/java
    

    执行这条命令后:

    • 如果 ~/projects​ 不存在,它会被创建。

    • 如果 ~/projects/my_app​ 不存在,它会被创建。

    • 以此类推,直到 ~/projects/my_app/src/main/java​ 被创建。

    你可以通过 ls -R ~/projects​ 来验证:

    Bash

    ls -R ~/projects
    

    你将看到类似这样的输出:

    /home/your_username/projects:
    my_app
    
    /home/your_username/projects/my_app:
    src
    
    /home/your_username/projects/my_app/src:
    main
    
    /home/your_username/projects/my_app/src/main:
    java
    
    /home/your_username/projects/my_app/src/main/java:
    

    创建多个不相关的多级目录:

    你也可以在同一条 mkdir -p​ 命令中指定多个需要创建的多级目录:

    Bash

    mkdir -p /var/log/app_logs /tmp/data_cache /opt/third_party_software
    

    这条命令会分别创建 /var/log/app_logs​、/tmp/data_cache​ 和 /opt/third_party_software​ 这三个独立的目录路径,其中任何不存在的父目录也会一并创建。


    ​mkdir -p​ 是一个非常实用且常用的命令,极大地简化了目录创建操作。

  17. 什么是软链接什么是硬链接,区别是什么


    在 Linux(以及其他类 Unix 系统)中,软链接(Soft Link,也称符号链接 Symbolic Link 或 Symlink)和硬链接(Hard Link)是两种不同的方式,用于创建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份底层文件数据。虽然它们都允许你通过不同的名称访问相同的内容,但它们的机制和行为有显著区别。


    Linux 中的链接是什么?

    在深入了解这两种链接之前,我们先来理解文件是如何存储的。在 Linux 中,文件不仅仅是一个文件名。相反,文件系统将实际的文件内容和元数据(如权限、所有权、时间戳、文件大小以及数据块在磁盘上的物理位置)存储在一个叫做 inode(索引节点)的结构中。一个文件名本质上只是一个指向 inode 的指针(或者说是一个链接)。


    1. 硬链接 (Hard Link)

    硬链接本质上是现有 inode 的另一个名称。当你创建一个硬链接时,你是在创建一个新的目录条目(一个新的文件名),它直接指向与原始文件相同的 inode。

    硬链接的特点:

    • 相同的 Inode: 硬链接的文件共享完全相同的 inode 号。你可以使用 ls -i​ 命令来验证这一点。

    • 直接引用数据: 原始文件名和硬链接都直接引用磁盘上文件的数据块。它们是平等的;从传统意义上讲,没有哪个是“原始”或“副本”。

    • 不能跨文件系统: 硬链接必须与原始文件位于同一个文件系统(或分区)上,因为 inode 号仅在单个文件系统内是唯一的。

    • 不能链接到目录: 通常,你不能创建指向目录的硬链接。这是为了防止在文件系统层次结构中创建循环,这可能会使工具混淆。

    • 删除行为: 如果你删除了原始文件,只要至少还有一个指向该 inode 的硬链接存在,数据就不会从磁盘上移除。文件数据只有在指向其 inode 的最后一个硬链接被移除时才会被真正删除。ls -l​ 命令会显示一个“链接数”(第二列),表示有多少个硬链接指向该 inode。

    • 属性: 原始文件及其所有硬链接共享相同的权限、所有权和时间戳。通过一个硬链接进行的任何更改都会在通过任何其他硬链接访问时立即反映出来。

    如何创建硬链接:

    ln [原始文件] [硬链接名称]
    

    示例:

    echo "你好,世界!" > 文件1.txt
    ln 文件1.txt 文件2.txt
    
    ls -li 文件1.txt 文件2.txt
    # 输出可能如下所示:
    # 123456 -rw-r--r-- 2 user group 18 6月 21 08:00 文件1.txt
    # 123456 -rw-r--r-- 2 user group 18 6月 21 08:00 文件2.txt
    # 注意:它们拥有相同的 inode 号(例如 123456)和链接数(2)
    

    软链接(或符号链接)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它包含另一个文件或目录的路径。它就像一个指针或快捷方式(类似于 Windows 中的快捷方式)。

    软链接的特点:

    • 不同的 Inode: 软链接有自己独特的 inode 号和自己的权限集。它是一个独立的文件。

    • 间接引用: 它不直接指向数据。相反,它指向原始文件(或目录)的路径。当你访问软链接时,系统会根据其内部存储的路径来找到实际数据。

    • 可以跨文件系统: 软链接可以链接到不同文件系统上的文件或目录,因为它们存储的是路径,而不是直接的 inode 引用。

    • 可以链接到目录: 你可以创建指向目录的软链接。

    • 删除行为: 如果原始文件(软链接的目标)被删除或移动,软链接将变成一个悬空链接(或损坏的链接)。它仍然存在,但指向一个不存在的目标,使其无法使用。当你用 ls -l​ 列出悬空的软链接时,它通常会以不同的颜色(例如红色)显示,并显示 ->​ 指向一个丢失的目标。删除软链接本身不会影响原始文件。

    • 属性: 软链接有自己的权限、所有权和时间戳,这些都与目标文件分开。但是,当你通过软链接访问内容时,应用的是目标文件的权限。

    如何创建软链接:

    ln -s [原始文件或目录] [软链接名称]
    

    示例:

    echo "再次你好,世界!" > 原始文件.txt
    ln -s 原始文件.txt 指向文件的符号链接.txt
    
    ls -li 原始文件.txt 指向文件的符号链接.txt
    # 输出可能如下所示:
    # 123457 -rw-r--r-- 1 user group 21 6月 21 08:05 原始文件.txt
    # 123458 lrwxrwxrwx 1 user group 18 6月 21 08:05 指向文件的符号链接.txt -> 原始文件.txt
    # 注意:不同的 inode 号,权限中的 'l' 表示链接类型,以及 '->' 指向原始文件。
    

    关键区别总结

    特征

    硬链接

    软链接 (符号链接)

    Inode

    与原始文件共享相同的 inode

    拥有自己独特的 inode

    引用方式

    直接指向实际数据 (inode)

    间接指向原始文件/目录的路径

    文件系统

    必须在同一文件系统上

    可以跨越不同的文件系统

    目录链接

    不能链接到目录 (通常)

    可以链接到目录

    原始文件删除

    如果其他硬链接存在,数据依然保留

    如果原始文件被删除/移动,链接会变成悬空 (损坏)

    属性

    共享所有属性 (权限、所有权)

    有自己的属性 (但访问的是目标文件的数据)

    磁盘空间

    不占用额外的文件内容空间

    占用少量空间来存储路径字符串

    识别方式

    ​ls -l​ 显示链接数 > 1

    ​ls -l​ 在权限开头显示 l​,并显示 -> 目标​


  18. 什么场景下使用软链接,什么场景下使用硬链接

    何时使用哪种链接?

    • 何时使用硬链接:

      • 你需要为完全相同的文件数据创建多个名称时。

      • 你希望即使“原始”文件名被删除,文件数据仍然可访问时。

      • 你正在同一个文件系统内操作时。

      • 你需要最大性能时,因为没有重定向。

    • 何时使用软链接:

      • 你需要一个文件或目录的“快捷方式”时。

      • 你需要跨不同文件系统进行链接时。

      • 你需要链接到目录时。

      • 你希望如果原始文件被移除时,链接会断开,作为一种指示。

      • 你正在创建灵活的路径,可能需要以后重新指向时。

  19. 创建一个软链接/opt/nginx,让其链接到nginx的配置目录


    要创建一个从 /opt/nginx​ 到 Nginx 配置目录的软链接,你需要知道 Nginx 的确切配置目录在哪里。根据之前的对话,Nginx 的默认配置目录是 /etc/nginx/​。


    创建软链接的命令

    你将使用 ln -s​ 命令来创建这个软链接。

    Bash

    sudo ln -s /etc/nginx /opt/nginx
    

    让我们分解一下这个命令:

    • ​sudo​: 因为 /opt​ 和 /etc​ 目录通常需要管理员权限才能写入,所以你需要使用 sudo​。

    • ​ln​: 这是创建链接的命令。

    • ​-s​: 这个选项是创建软链接的关键。如果没有它,ln​ 会尝试创建硬链接。

    • ​/etc/nginx​: 这是原始目录(或称“目标”),也就是你希望 /opt/nginx​ 指向的地方。

    • ​/opt/nginx​: 这是软链接的名称,也就是你新创建的链接。


    验证软链接

    创建完软链接后,你可以使用 ls -l​ 命令来验证它是否创建成功:

    Bash

    ls -l /opt/nginx
    

    如果成功,你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输出: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Jun 21 08:00 /opt/nginx -> /etc/nginx
    

    这里的 l​ 表示这是一个链接,并且 -> /etc/nginx​ 表明它指向了 /etc/nginx​ 目录。

    现在,你就可以通过访问 /opt/nginx​ 路径来访问 Nginx 的配置目录了,例如:

    Bash

    ls /opt/nginx
    

    这个命令会列出 /etc/nginx​ 目录下的内容。


    通过这个软链接,你可以更方便地从 /opt​ 目录访问和管理 Nginx 的配置。

  20. 如何判断一个文件是链接文件还是普通文件


    在 Linux 中,你可以使用 ls​ 命令,特别是结合它的 -l​ 选项,来判断一个文件是普通文件还是链接文件(包括软链接和硬链接)。


    使用 ls -l​ 命令

    ​ls -l​ 命令会显示文件的详细信息,其中第一列(文件类型和权限)是关键。

    命令格式:

    Bash

    ls -l /path/to/your/file
    

    1. 判断是否为软链接文件 (Symbolic Link)

    如果文件是软链接,ls -l​ 的输出会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 文件类型标识符是 l​: 在第一列的第一个字符会显示 l​ (小写 L),表示这是一个链接文件 (link)。

    • 指向目标路径: 在文件名的后面,会有一个 ->​ 符号,后面跟着它所指向的原始文件或目录的路径。

    示例:

    Bash

    ls -l /opt/nginx
    

    输出示例: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Jun 21 08:00 /opt/nginx -> /etc/nginx
    ^                                                           ^
    |                                                           |
    文件类型 'l' (链接)                                  指向的目标
    

    在上面的例子中,/opt/nginx​ 就是一个软链接。

    2. 判断是否为硬链接文件 (Hard Link)

    硬链接不会像软链接那样显示 ->​ 符号。要判断一个文件是否有硬链接,你需要看 ls -l​ 输出的第二列——链接数。

    • 链接数大于 1: 如果一个普通文件的链接数(即权限后面的数字,通常是 1)大于 1,那么它就至少有一个硬链接。这意味着有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 inode。

    • 文件类型标识符是 -​: 如果是普通文件,第一列的第一个字符是 -​。

    示例:

    假设 file1.txt 和 file2.txt 是互相的硬链接:

    Bash

    ls -l file1.txt file2.txt
    

    输出示例:

    -rw-r--r-- 2 user group 14 Jun 21 08:00 file1.txt
    -rw-r--r-- 2 user group 14 Jun 21 08:00 file2.txt
    ^        ^
    |        |
    普通文件 ' - '   链接数 (2 表示有2个硬链接指向这个 inode)
    

    在这个例子中,file1.txt​ 和 file2.txt​ 都是普通文件,但它们的链接数都是 2,表明它们是同一个文件的硬链接。

    如果你想更明确地看到它们共享相同的 inode,可以使用 ls -li​:

    Bash

    ls -li file1.txt file2.txt
    

    输出示例:

    123456 -rw-r--r-- 2 user group 14 Jun 21 08:00 file1.txt
    123456 -rw-r--r-- 2 user group 14 Jun 21 08:00 file2.txt
    ^
    |
    相同的 inode 号
    

    这证实了它们是硬链接。

    3. 判断是否为普通文件 (Regular File)

    如果一个文件不是链接文件,那么它就是普通文件。

    • 文件类型标识符是 -​: 第一列的第一个字符是 -​。

    • 链接数是 1​: 第二列的数字是 1 (除非它有其他硬链接)。

    • 没有 ->​ 符号。

    示例:

    Bash

    ls -l myfile.txt
    

    输出示例:

    -rw-r--r-- 1 user group 1024 Jun 21 08:00 myfile.txt
    ^
    |
    普通文件 '-'
    

    这表明 myfile.txt​ 是一个普通的文本文件,没有其他硬链接(链接数为 1)。


    总结

    • 软链接: ls -l​ 输出的第一列是 l​,且文件名后有 ->​ 指向目标。

    • 硬链接: ls -l​ 输出的第一列是 -​ (普通文件),但第二列的链接数大于 1。

    • 普通文件: ls -l​ 输出的第一列是 -​,且链接数为 1。

    通过观察 ls -l​ 命令的输出,特别是第一个字符和链接数,你就能轻松区分文件的类型。